中新网北京12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集中发表一系列来自脑科学计划-细胞普查联盟(BICCN)的神经科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完成了迄今最为全面详细的小鼠完整大脑细胞类型的特性描述和分类,这项小鼠完整大脑的详细图谱研究成果,对大脑的结构和组织以及单个脑细
复合脑图显示所有参与者的植入电极接触位置(红点)(图源:Prasad Shirvalkar)。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一篇研究论文指出,脑信号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疼痛程度。
中新网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一篇神经科学论文认为,对丘脑的关键脑回路进行深部脑刺激,或能改善因创伤性脑损伤导致长期认知障碍的患者的认知功能。这项研究基于一项小型临床试验开展,表明该治疗可行且安全。
中新网北京12月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一篇神经科学论文称,一项研究发现,对一个被称为外侧下丘脑的区域进行深部脑刺激,能够改善经受过脊髓损伤的人类和啮齿动物的行走能力并促进康复。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脑深部电刺激(DBS)绘制功能失调的脑环路图谱或有助于改进特定神经疾病的疗法。这项研究结果有助于认识导致这类疾病的脑环路,或推动发现进一步治疗的潜在靶点。
中新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创伤记忆、悲伤记忆两者间有何差异?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一篇论文称,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体大脑中创伤性记忆的神经表征与悲伤但非创伤性记忆的表征不同。
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一篇神经科学论文称,研究人员用植入神经假体进行针对性脊柱硬膜外刺激,改善了一名因帕金森病造成严重运动障碍人士的步行和平衡能力。
3月31日23时,《自然-神经科学》期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的一篇研究论文,这项研究在大脑图谱绘制上取得新成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小鼠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数据库,二是首次发现小鼠前额叶皮层中存在64类神经元投射亚型。
中新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神经科学》最新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了一种神经影像特征,可用于预测药物和食物渴求的强度。该论文介绍,对使用药物或进食的渴求,被认为是物质滥用或过度进食的驱动因素。
近日,浙江大学周煜东、沈逸课题组在《自然·神经科学》上发表了论文,揭示了高脂食物诱发强迫性进食的神经炎症机制,发现高脂食物使前部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增生,导致前部丘脑室旁核兴奋性神经元功能异常,进而出现强迫性进食行为。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麦戈文脑研究所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朱露莎实验室日前在《自然·神经科学》在线发表题为《社会网络上实时分布式学习神经计算机制》的研究论文,结合脑成像、社会网络分析、强化学习等多学科研究方法,首次揭示了人类大脑整合社会网络信息以进行决策的神经计
中新网北京5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项衰老研究显示,灌注了年轻小鼠脑脊液(CSF)的老年小鼠之所以出现了记忆改善,可能要归功于对神经细胞功能具有恢复能力的生长因子。这项研究结果证明,年轻小鼠的脑脊液对衰老大脑具有潜在的再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