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吴兰 摄中新网安徽亳州2月19日电 (记者 吴兰)早上七时许,中国·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内人声鼎沸,客商云集。没药、羌活、荆芥穗、柿蒂、延胡索、前胡、益母草、土元……各类中药材,应有尽有。甘磊坐在摊位前,不时有客商上前问价和洽谈生意。
出差去了一趟亳州,刷新了我对长三角后发地区的认知。曾是安徽北部传统农业大市的亳州,虽在2019年加入了长三角“朋友圈”,但由于偏居一隅,经济实力与沪苏浙强市悬殊,在长三角这个好学生众多的班级内“存在感”并不高。但亳州却是一位隐藏很深的城市“特长生”。
中医义诊活动。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中药材相关产品。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五禽戏。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客商洽谈。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经销商向顾客介绍产品。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货架上的中药饮片产品。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顾客在香料展区咨询、洽谈。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五禽戏展示。人民网 韩震震摄剪纸展示。人民网 韩震震摄师傅正在展示中药材古法炮制技术。人民网 王锐摄亳州药市开市大典现场。人民网 王锐摄亳州市中药材市场内客商正在商量价格。人民网 王锐摄到亳州中药材市场采购的顾客推着车满载而归。
他是安徽省亳州市一家药业企业的行政总监,自12月8日国家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调整后,其所在药企的主打产品“疏风解毒胶囊”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成人治疗方案的用药之一,很快供不应求。
中医义诊。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无人机拍摄亳州市谯城区魏武大道附近,药铺林立,商贸往来频繁。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五禽戏展演。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中药材专业市场内,交易红火。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市场一隅。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市场内一隅。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在售的中药材。
来源:亳州晚报八角、桂皮、孜然、豆蔻……这些既是中药材,又是香辛料。香辛料产业属于中医药产业的细分领域。作为中华药都,我市的香辛料产业起步很早,改革开放后,几乎与中医药产业同期起步,目前是国内发展最早、最具规模的香辛料大市场之一。在市区芍花路“老药行”对面,有一条不起眼的小街巷。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800年前,神医华佗用一块药圃,将中药材的种植逐渐与五谷并驾齐驱;1200年前,《唐·地理志》称这里为“药城县”;明清时期,这里又有了“药都”的美名……如今,在亳州城中穿行,积攒千年的中医药文化随处可循。
安徽亳州被誉为“中华药都”。明清时期,就因其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的兴盛,成为全国“四大药都”之一。近日,“仙草故里 本草霍山”霍山县中药产业亳州推介会举行,六安市、亳州市及霍山县相关单位和部分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
来源:经济参考报华佗五禽戏互动展演、品药膳体验舌尖上的中医文化、穿汉服游景区……2023国际(亳州)中医药博览会期间(以下简称“药博会”),亳州市曹操地下运兵道、华佗百草园、花戏楼等景区内,各种互动式的“国风”文旅活动让传统文化“潮”起来,备受年轻游客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