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杜星徐章喜通讯员何茜雅文/图目前,在宣威市复兴街道农业产业园林下种植基地里,刚刚长出来的赤松茸一朵朵、一簇簇,大小不一、或胖或瘦,十分诱人。工人们正忙着采摘、分拣、装箱,通过冷链物流运输到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销售。
【来源:新华社】眼下,在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伊塘镇的食用菌示范基地,刚刚长出来的赤松茸簇拥在一起,甚是可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挖宝”。林下种植赤松茸不仅投入成本低,还能使赤松茸与树林之间形成“生长互补”。
深秋时节,位于固安县宫村镇东北村的茸源家庭农场食用菌种植基地内,茂密的杨树林撑起大片阴凉。一垄垄秸秆铺成的“软床”上,赤松茸探出红红的“圆脑袋”,嫩白的菌颈粗壮肥硕,长势喜人。10月19日,在固安县东北村的茸源家庭农场食用菌种植基地,刘建清正在采收赤松茸。
来源:贵州日报 5月6日,走进龙里县龙山镇龙山社区林下松茸种植基地,一簇簇松茸从松针覆盖的泥土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当地务工群众穿梭在林间,精心筛选、采摘松茸供应市场。“这批菌子7天前开始出菇,采收高峰期10天左右,现在每天大约能出200斤,往后产量还会持续上升。
几年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放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火遍了大江南北,很多人通过第一季第一节中的《松茸,野生菌中的贵族》,知晓了藏在云南香格里拉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中,松茸这种如精灵般的食物,其珍稀、难寻及高昂的价格让人咋舌。
小雪时节天愈寒,然而在池州市东至县葛公镇天井村林下赤松茸种植基地,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繁忙“丰”景。只见高大宽敞的枫林下,一簇簇松茸菇从秸秆下探出小脑袋,粗壮如白玉的菌柄,顶着棕红色的“盖头”,犹如待上花轿的新娘,煞是可爱。20余名村民正一字排开,欢快地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