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青岛知青,也是插队知青中为数不多的高中毕业生。在昌邑县插队落户期间,我爱上了队里的记工员,最终顶着父母反对同学们嘲笑的巨大压力和他领取了结婚证。婚后第三年,我考上了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在省城工作,我和我丈夫过起了牛郎织女一样的两地分居生活。
(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内容,七十二小时内严禁转载!特此声明)当年我们一起到平度县插队落户的青岛知青,就陈秀芳一个女生和当地农民结婚,她嫁给了大队书记家的儿子,留在了农村。有关陈秀芳的情感生活经历,征得她本人同意,我给大家讲述一下。
然而,也有一些女知青,却嫁给了当地的农民,留在了那里。嫁给农民,有的是为了“缩小三大差别”、“与传统决裂”,也有的是出于感情的选择,然而大多数只是为了生存,幻想通过婚姻获得喘息,为了在极度的困境中活着,活下去。
刘毓芬是留守在内蒙古为数不多的天津知青,她十七岁下乡插队落户,二十二岁嫁给了比她大六岁的农村人,生育一个儿子,至今刘毓芬还生活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说起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婚姻生活经历,当年下乡插队的情景又浮现在了刘毓芬的眼前。
最后的知青作者:林建杨“最不愿意来,却坚持到最后”——张芬用这句话来描述她在一个偏远贫困山村40年坚守。她是最后的“知青”之一,犹如一块被政治浪潮远远抛上岸的浮木。十年“文革”期间,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大约1700万城市知识青年被送往农村和边疆地区,接受农民再教育。
根据村里老人回忆,1976年,有一天崔进叔进山砍柴,看见一个女人晕倒在河边,后来崔进叔用牛车把那个女人拉回了家里,然后赶紧到派出所报案,根据派出所民警调查,女人名叫吴卫华,是临村的一名知青,让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当时吴卫华已经怀孕六个月,众人问她孩子的父亲是谁,吴卫华支吾半天没有说话,最后趴在床边开始痛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