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规模化、拼产能的粗放经营,百丽一度成为万众瞩目的“鞋王”。但随着市场的饱和与电商的冲击,“鞋王”百丽也不得不开启它的转型之路。■文/黄润霖,佛山百脑慧管理咨询商业合伙人凭借规模优势,百丽一度坐上中国“鞋王”宝座。
每年这几个月 各大商超纷纷搞促销活动 实惠有真有假 可青岛有一位店长搞活动 自己损失了3万块钱 01 刘女士在百丽的商场专柜工作 因为商场搞活动 她就以优惠的价格 预售了一批冬靴给顾客 百丽公司要求她把鞋款先交上 并且按照公司要求的价格 把这笔钱补齐 刘
不少潜在买家对Champion表现出了兴趣,其中包括Forever 21的母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Karl Lagerfeld的母公司WHP Global以及战略参与者G-IIII Apparel。
2017年7月,“鞋王”百丽国际以531亿港元的价格完成私有化退市,创下当时港股私有化的金额纪录。想及五年前出资与公司管理层共同推出完成老百丽私有化的两家PE——高瓴资本和鼎晖,百丽今日的二次上市并不令人意外。
每经记者 肖乐百丽国际6月20日发布的2015/16年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2月29日,百丽营收人民币407.9亿元,同比微增2%,经营溢利为人民币42亿元,同比大幅下跌32.2%。其中,百丽的核心鞋类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5%,至210.
从其市场占有率曾连续六年第一看来,也确实对得起这一句广告语。不过很遗憾,世界上没有大而不倒或者大而不衰的企业,就这样一家被称为鞋王的企业,也曾落寞到被迫关店6000家,市值也从将近1500亿港元一路下滑,最终走向退市的结局。
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向来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精彩话题,现在,来看这家中国最大鞋企——百丽集团的浮沉。它在势头旺盛时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此后,股价一路高涨,巅峰市值达1500亿港元,又快速迎来坠落期,2017年,在高瓴资本的主导下完成私有化交易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