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的Tobias J. Erb教授以及来自法国波尔多大学的Jean-Christophe Baret教授合作,成功开发了一种自动化人造叶绿体组装平台,这一平台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制造出不同的人造叶绿体,不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而且理论上
2020 年 5 月 8 日,德国马普所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Science 发表重磅成果:研究团队开发的自动化人造叶绿体组装平台,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制造出不同的人造叶绿体,不仅可以吸收空气中的 CO2,而且理论上还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合成各种不同的有机物,例如药物、燃料等
众所周知,叶绿体是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简单来讲, 是高等植物和一些藻类所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在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给地球和人类补充了氧气,生命才得以持续发展,那么我们是否能“造”出叶绿体呢?
新华社东京11月6日电 日本东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从藻类中提取具有光合作用活性的叶绿体,并成功移植到仓鼠的培养细胞内。移植的叶绿体在仓鼠培养细胞中光合作用活性保持了至少两天。东京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他们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等机构合作进行了这项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岗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合作,研制出将半导体颗粒嵌入液态金属实现规模化成膜的新技术,并构建出形神兼备的新型“人工树叶”,其具有类似树叶的功能,可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1.37个国家的1300多名科学家,完成38种不同类型肿瘤2658个全基因组分析。2.德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人造叶绿体,可在细胞外工作、收集阳光,并能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3.谷歌开发的深度学习程序AlphaFold,首次实现人工智能成功解析蛋白质三维结构。4.
众所周知,如今的地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气候挑战,二氧化碳浓度突破了人类记录和考古发现的新高。好在最近,英国剑桥大学的化学家们在Erwin Reisner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一项可喜的突破,实现了人工的光合作用,有望在未来成为改变地球气候的有力武器。
中新网北京1月20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评选的202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日揭晓,嫦娥五号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迄今最全面癌症基因组分析完成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分别入选。
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通讯员 蒋朝常 张烜煜叶绿体基因组编码RNA聚合酶(PEP),控制叶绿体的发育过程以及成熟叶绿体的基因表达,在调控植物光合作用中发挥关键角色,然而这一叶绿体基因转录机器的构造一直未能破解,这是科学界公认的世界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