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少无适俗韵,性本愛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20年第34期,原文标题《陶渊明,田园与归隐》,严禁私自转载,侵权必究归隐田园,亲身参加劳动,才成就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在那些诗歌中,他第一次把那种平凡简朴、司空见惯的农村景象,用诗歌形象表现出来。
男子隐居终南山弃百万年薪解密终南山隐士的真实生活“五柳先生”陶渊明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过起了躬耕自足的田园生活,其怡然自乐的生活让如今处在“水深火热”的都市生活的上班族无比艳羡。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但做官八十多天便挂职而去,归隐田园。萧统在其《昭明文选》中选录了陶渊明的八首诗,又把陶渊明的文章诗歌归集起来,整理成《陶渊明集》,每天都要阅读,以致“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这就是成语“爱不释手”的渊源。
荷风微微送香气, 竹雨席席落疏妆。 依窗静观香烟转, 开轩纳入梦清凉。古代很多贤人义士都选择隐居深山,享受大自然般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每天早晨都会吹箫一曲荡心怀,粗茶淡饭过余生。选择隐居深山不是一种逃避的方式,而是一种享受幽静、静心创作的开始。
32岁妻和子都病故,为何独居30年?又留下什么遗言却被歌颂千年!我们跟随时间来,继续看一下诗人王维的人生经历!在755年安史之乱期间,王维被抓了,不是他倒霉,而是他就是选择没有走!此时,王维55岁了。他的几个小弟小妹都在他的身边呢,弟弟王缙那时候是高职位的官员--刑部侍郎。
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同时也是唐朝的官员,封号“少微大夫”。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政治、社会、自然、人生等方面,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杜甫的诗歌艺术也非常高超,被誉为“诗史上的天才”。
《二如亭群芳谱》 王象晋 著 李春强 编译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王象晋(1561—1653),明末清初山东新城人,性喜种植,自称明农隐士、好生居士。他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在朝持政不阿,素有良绩,历任翰林、御史、浙江右布政使等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质的提高,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追求的往往是物质生活,是对于金钱的追求,却大多数忽视了精神的享受,有人说离开钱寸步难行,那到底现在还有没有归隐山林的居士呢?如果有,他们需要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