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中的宗教:从旧石器时代到轴心时代》[美]罗伯特·贝拉 著孙尚扬 邵铁峰 刘一南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内容简介:罗伯特·贝拉的人生收官之作,吸收海量的生物学、人类学和历史学文献,继承自黑格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的宗教研究传统,系统而博学地重构了历史中的宗教。
很多人认为“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原因是许多皇帝也怕留下历史骂名。其实,以秦制皇权之专制酷烈、皇帝作为天子之崇高神格,如果仅从理性上着眼,他们完全没有理由害怕史书。史书能制约他们的真正原因,是事关他们死后的灵魂待遇,皇帝再尊贵,也没有信心能管到身后太远。
对于宗教,有这样的定义: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埃米尔·迪尔凯姆是个不可知论者,他把宗教活动的特点归结为群体的精诚献身和社会的核聚团结,它是社会行为的共相之一,从原始的狩猎-采集部落到社会主义共和国,它都具有可资识别的形式,宗教活动的萌芽至少可以追溯到尼安德特人的骨头祭坛和丧葬仪节,早在6万年以前,在伊拉克的上尼达地方,尼安德特人就曾用7种具有医药用途和经济价值的花卉装饰坟幕,也许是追念一位沙门巫师。
因以上原因导致很多人对耶稣的认知也就仅限于书本上节选自《新约圣经》的只言片语,亦或是通过短视频几分钟的简介,了解到他是上帝的儿子,他会很多神迹,他死了,又复活了,最后升天了,很多人看到这些后甚至会以为耶稣就像太上老君一样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神话人物。
这就是佛教,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更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佛教对中国人的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词汇、概念都源自佛教,比如烦恼、利益、因缘、境界、实际、傲慢、执著、极乐、不可思议等等词语,脱离了佛教,简直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口说话了。
《金瓶梅》与《红楼梦》中都出现了牵涉到宗教的内容,其中不仅都有活跃于现实世界的宗教人物的宗教活动的描写,还都通过超现实宗教人物表达了有关整体构思的重要观念或思想,从而关系到全书的主旨,因此研究两部小说的宗教书写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