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比乡村大,比城市小。近来在社交媒体上走红的“县城文学”风格,常因往往描述陈旧、灰暗的场景而引起争议:反对者称这是对县城的刻板印象和滥俗表现,支持者认为表象的背后代表了县城的某种普遍性和共通性。而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县城的形象随着时代的不同也变化明显。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林婧处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县城,现代开放又拥挤狭小,是一座充满复杂和矛盾的围城。有人心向往之,有人避而远之。近日,伴着低沉的歌声,一组以县城、小镇为背景,以泛黄的怀旧风格取胜的人像写真或街头摄影迅速在短视频平台爆火,“县城文学”成为今年五月的热议话题。
□季霜石 (南京师范大学)复古偏暗的色调,陈旧斑驳的物件,衣着朴素的人物迷惘地望向远方——几种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县城文学”类摄影作品的核心氛围。近日,此类摄影作品方兴未艾,也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讨论的焦点是:这类摄影作品中展现的,是否是真实的县城生活?
70后小说家张楚一直耐心讲述着县城里的故事。他在河北唐山的滦南县生活了近四十年,那里的气息和味道,那里所有杂乱而蓬勃的生命,早已成为他烂熟于心的存在。在写了五十多个中短篇小说之后,50岁的张楚,交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云落》。
澎湃新闻记者 袁璐 实习生 林永康编辑 黄霁洁这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在小县城坚持写作的故事。与很多人的老年生活不同,78岁的舒绍平每天过着规律的写作生活,不做家务的时候,他便坐在书房,打开笔记本电脑,时断时续地敲字写作。
来源:环球网 8月31日,秋高气爽,文韵飘香,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作家协会在主席尹跃翔的率领下,踏上了前往彬州市的文化之旅。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深入了解彬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激发创作灵感,促进两地文学界的交流与合作。
2O22年7月23日上午,周至县作家协会在县城石綠堂美术馆举行作家寇挥文学交流座谈会。会前,县作协原主席赵永武,县作协主席王军强,县作协副主席任齐斌,县作协秘书长朱军,县作协理事郭永社,县石缘堂美术馆馆长王武剑等与寇挥老师座谈交流。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中国香港报道要说到当下华语文坛优秀的青年小说家,陈春成的名字一定不能被漏掉。他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夜晚的潜水艇》自2020年9月首次出版后,得到业内文学圈和广大读者的双重肯定:2021年获第四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大奖,2022年获第七届华语青年作家奖。
新华社银川8月18日电(记者侯雪静、邹欣媛)这个县城,有20余位中国作协会员,省市级会员600余人,县级会员1000余人,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了诸多作品。它就是西吉,位于宁夏西海固地区,被誉为中国首个“文学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