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2月26日,是中国农历巳年的十一月十九,毛泽东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的家庭。当年的韶山冲还是一个交通不便、风气闭塞的山村。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曾当过兵,识字不多,但由于精明能干,克勤克俭,亦农亦商,终于成为一个在乡间有资格发行小额钱票的“小财东”。
9月起,全国小中大学陆续开学,学生和家长们为开学做着各种准备。其实,在古代,学生上学又是另外一番场景。古代学生学什么?古代是不是也有小学和大学?古代学校有没有开学仪式……来吧,今天我们聊聊古人上学的那些事儿。
九月秋高气爽,正是入学佳时。但古人开学时间和当今不同,主要视农闲而定。汉代崔寔《四民月令》记载的开学时间为“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北齐书·李铉传》中则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古人开学都要准备些什么?首先要准备学费。
又是一年开学季秋天归来开校门,一群孩子入学来。前人早有 “慎始”“善始”的教导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开学的吗?我国古代是传统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教育也不例外。在古代,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并且古代的开学时间也和我们现在不太一样。
明代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还提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什么时候“开学”?古代的入学时间,可能跟现在也不太一样。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有八月“暑小退,命幼童入小学,如正月焉”“砚冰冻,命幼童读《孝经》、《论语》篇章,入小学”等字样。
据英国《卫报》网站9月19日报道,从2028年起,瑞典儿童将从六岁开始上学,比现在提前一年。这是对瑞典教育体系的一次重大改革,标志着基于游戏的幼儿教学将有所转变。 瑞典政府已宣布计划用小学多读一年来取代6至7岁的义务学前班。 瑞典教育大臣约翰·佩尔松表示:“学校必须回归基础教育。
我是六九年上小学一年级,七八年高中毕业,经历整个七十年代的教育学习,比较了解当时学校普及的情况,七十年代最重视培养德育,智育,体育及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遍地开花,人人有学上,门口标语都是毛主席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