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中国传统手工纸庞大的体系中,宣纸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有着“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美誉。2009年,宣纸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月16日的《文化中国行》,我们带您一起领略中国的造纸技艺。
“宣城有着‘老天爷’赋予的秀丽山川,‘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存,‘老百姓’创造的丰富民俗,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菁 陈尚营 水金辰在宣城,听到什么?烟雨江南的千年吟诵。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这是古人对宣纸的评价。有着“纸中之王”美誉的安徽泾县宣纸,将亮相第十一届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是记者10月26日从文博会组委会了解到的。“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中,这是有关宣纸历史的最早记录。
黄宾虹 篆书和声平顶七言联 145×35cm×2 纸本 1953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一些客户反映,他们在八十年代中期用书画纸创作的作品,现已经面目全非,褪色严重,周边遭虫蛀,墨色亦已发灰,他们因为当初贪图便宜或缺乏辨别能力,没有购买到真正的宣纸,才导致今天的后果。
“将青檀皮和稻草放入山泉水浸泡,经石灰浸渍、蒸煮、拣选、摊晒、露天漂白……”经过108道工序、1000多个日夜,一张好的宣纸才能制成。8月7日,记者从第十届中原(鹤壁)文博会组委会了解到,安徽泾县曹记阁宣纸工艺品厂将携安徽泾县宣纸参加本届文博会。
中国画《摹古册之一》,作者为清代恽寿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国画《河上花图》(局部),作者为清代朱耷。 天津博物馆藏宣纸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载体。墨与色在宣纸上产生的万千变化,隽永、洒脱,成就独树一帜的中国艺术面貌。
来源:【中国教育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词美景穿越千百年坠入我们的眼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来临古诗词中的绝美县城藏着哪些惊喜?
春节临近,全国各地已经陆续置办起了年货,其中必不可少的有春联、剪纸窗花,还有红包等,这些都与纸息息相关。在当前的数字化、无纸化以及机械造纸的潮流下,中国传统的手工造纸,还有生存空间吗?生存状况又是什么样子?一起走近中国造纸术。
来源:安徽新闻网 5月16日下午,“中国式现代化长三角实践 ”网络主题活动走进“中国宣纸之乡”安徽宣城市泾县,感受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作为中国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文房四宝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传统文化,历久弥新。5月1日起,系列报道“千年经典向新行”将深入工厂,走近工匠,再现宣纸、陶瓷、丝绸、木雕等中国千年经典产业,如何通过引入新质生产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五一假期,安徽宣城泾县的一家线装文化园里,一批具有珍贵研究价值的宋版书籍,正在印制。
央视网消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从今天起,《晚间新闻》栏目将推出系列报道“千年经典向新行”,深入工厂,走近工匠,用生动的镜头语言,再现宣纸、陶瓷、丝绸、木雕等中国千年经典产业,如何通过引入新质生产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