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来自主办方仅分享侵删)北 京 01.蓝图生产力:未来感在艺术中的表达展览是以艺术创作的“未来感”实践为主要关心,由此进入对科技介入、媒介利用和艺术感知的讨论,并将艺术对生产力的想象置于历史语境中,从而反观艺术作为一种生产力质态的先进性。
今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你是否好奇,马可·波罗为什么要到中国?他在中国留下了哪些足迹?为什么有人会质疑他从未到过中国?这些问题都能在上图东馆“马可·波罗奇迹之旅:探索与求知”数字沉浸互动体验展上找到答案!
13世纪末,由意大利旅行者马可·波罗口述,比萨的鲁斯蒂谦用法语撰写了一部著作《寰宇记》,寰宇意为“对世界的描述”。这本书呈现了马可·波罗在旅途中所见的世界,他细致而充满激情地讲述了一段前往未知国度的旅程,而在《寰宇记》问世之前,欧洲人对于遥远的世界知之甚少。
马可.波罗和伊本.白图泰二人前后都是历经千难万险的探险经历到达过中国,并分别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和《伊本.白图泰游记》两部传世著作,这对后世了解东方世界的地理、人文、历史、风俗等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参考文献价值。
袁同礼先生所列书单第一句话,“我国书刊中最早提到马可波罗的,当推同治时刊行的《中西闻见录》,当时并有人征求马可在华的事迹和遗物。”这个说法,学界多认为是出自向达先生。向达先生的一篇文章1929年8月,浙江省政府借“北伐告成,南北统一”之机,举办了“西湖博览会”,旨在促进国货出口。
马可波罗控股总裁谢悦增(左)代表马可波罗控股向敦煌研究院赠上由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出品的文化雕刻砖《敦煌莫高窟九层楼》。6月27日,马可波罗瓷砖在敦煌举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立足于“盛大辉煌”的敦煌文化,将新品发布、文化公益、徒步探索串联,见证国潮澎湃的文化自信。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让书香与您常伴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一位先行者,马可·波罗以不凡的旅程和深刻的洞察,成为中西文明互鉴的璀璨星辰。他的足迹踏遍东方丝绸之路,将中国的灿烂文明带回欧洲,为西方世界扫除地图上的东方迷雾。
当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23年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之际,在绵延的“古丝绸之路”上,一位74岁高龄,但身手矫健,充满活力的意大利徒步旅行家正在跋山涉水,见证着“一带一路”的丰硕成果。
五一小长假将至,天津意风区将变身为“Today生活节”的主场,在这里,我们推崇的是一种“慢游+深度”的城市文旅线路,通过“展演集秀赛”丰富的活动,解锁有潮流、朝气、活力感、松弛感的城市气息,每一次的漫步都是对生活的一次重新定义,每一次的体验都是对生活方式的一次创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