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台核电运行机组、24台在建,数万家涉核的企业、电站、医院、科研院所……随着核能核电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核应急核安全日益引发社会关注。如何理解中国的核安全观?中国核应急体系安全建设进展如何?“十三五”中国核电和中国核应急发展前景如何?如何守住核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我国核能与核技术事业发展迅速,全面加强核安全监管、筑牢核安全底线责任在肩、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同时,用专章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进行全面部署。
12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生态环境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郭承站、生态环境部华东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主任俞军到石岛湾前沿站调研核电厂监督性监测工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宋继宝、二级巡视员鞠振平、威海市副市长周永迪等陪同调研。
日前,生态环境部官网“部领导”栏目更新,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行政体制与人事司司长叶民已任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今年1月,叶民已任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生于1965年7月的他是目前生态环境部领导班子中最年轻的一位。叶民是江苏扬州人,长期在环保系统任职。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官网日前更新的管理团队页面显示,来自中国的国家核安全局原局长刘华已正式上任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他同时担任该机构技术合作司(Technical Cooperation)司长。刘华在核科学和辐射防护领域拥有超过30年的丰富经验。
与煤、油、气等化石能源相比,核能的清洁和高效十分诱人,但是“切尔诺贝利”“福岛”“泄漏”“变异”等字眼,时常像高压电一样刺激着公众的神经。既然要利用核能,就必须时刻防患于未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月27日发表了我国首部涉核领域的白皮书——《中国的核应急》。这里头写了啥?重点是什么?
谈“核”不必色变——国家核应急办副主任、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司长姚斌解析核应急“国家队”新华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余晓洁)19台核电机组运行、29台在建,数万家涉核的企业、电站、医院、科研院所……随着核能核电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核应急核安全日益牵动社会关注。
30台核电运行机组、24台在建,数万家涉核的企业、电站、医院、科研院所……随着核能核电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核应急核安全日益引发社会关注。如何守住核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我国的核应急安全能力究竟怎样?能不能让百姓放心?
国际在线消息:据新华社电,中国国家核应急办公室副主任、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司长姚斌透露,中国将建设一支规模约300人的国家级核应急救援队伍,承担“复杂条件下核电厂重特大核事故的突击抢险和紧急处置任务”。
共同社9月7日消息,正在日本访问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兼核安全和安保司司长莉迪·埃夫拉尔7日访问日本经济产业省,就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放入海一事表示,“要保证安全性,需要基于详细的信息对排放计划进行讨论”,要求东电和日本政府提供相应的信息。
近日,中广核研究院总经理庞松涛,国家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段六一,分别代表双方在北京就小型堆核应急相关工作开展联合研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防科工局核应急与军工核安全监管司司长、国家核应急办副主任姚斌出席活动并见证了签字仪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本报北京7月12日电 魏小军、郑凯文报道:“国家核应急行动技术支持中心”和“中国核应急救援队理论教学基地”成立揭牌仪式,今天上午在防化学院举行。这标志着唯一由军队独立承担的国家核应急决策咨询机构和核应急救援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挂牌运行。
9月19日下午,恰逢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举办期间,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电在北京成功举办“魅力之光”核科普十周年暨首届核工业核科普创意大赛启动仪式,全面总结十年核科普品牌建设成就,全网征集核科普创星,并邀请院士专家就核科学传播、核产业创新发展与核科普两翼齐飞进行沙龙分享,面向全体从业者发出首份面向2030年核科普工作倡议书,推动我国核科普工作更好地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全民科学素养提升,促进我国核事业的繁荣。
2022年4月22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焦作市监察委员会消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司长姚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监察组纪律审查和焦作市监察委员会监察调查。中宏网注意到,2016年1月时任国防科工局核应急安全司司长姚斌曾解读《中国的核应急》白皮书。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人民网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栗翘楚)7月26日,由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电主办,福清核电承办的为期四天的第十一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暨第三届全国核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在福建福清闭幕。第十一届“魅力之光”核科普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