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海峰2月18日,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纪王场乡孙老家村麦田,农民驾驶自走式高杆喷雾机进行田间管护作业。 刘勤利摄(人民视觉)2月23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睦镇吉塘村,县农业农村局科技特派员向村民解答油菜花期防寒知识。 龙 涛摄(人民视觉)谁来种地?
“谁来种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提出破题良方。要加快利好政策的落地见效,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增多,青壮年越来越少,“谁来种地”的问题是她关注的重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缺地的山村竟然存在着土地“撂荒”现象,“50、60后,种不了地,70、80后不愿种地,90后不会种地,00后不问种地。”
□河南日报记者 任国战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之甜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急需破解“谁来种地”难题。今年,我省第一产粮大县滑县将在135万亩高标准农田基础上,新建高标准农田10万亩。耕地多了,种地的人够吗?
1月18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网站发布了《关于“谁来种地”重大问题的调研报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虽然两篇文章各有侧重,但是基本都有共同的基调,即年轻人不种地,土地交给中老年人来种,这个问题很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因此,应该加快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谁来种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提出破题良方。要加快利好政策的落地见效,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中国全力破解“谁来种地”难题新华社记者董峻农村人口进城了——城镇化率超56%,大量新市民由离开村庄的农民转移而来;农村土地流转了——全国三分之一农地由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流转后经营;农业机器换人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超62%,一些发达地区提出“用机器
四川农村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1.92%,已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劳动力短缺,“谁来种地”亟待破解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做了一项调查,在问及农业机械化推广存在哪些问题时,649户农机服务使用者中有50.1%的人认为农业相关配套设施不足;25.
农业农村部官员11日在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为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下一步将通过引导发展多种托管模式、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发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制度安排等七大措施,不断推进包括农业生产托管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破解“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