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造太阳”(北京,2025年2月21日)今晨6:23,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传来震撼世界的消息——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1.2亿摄氏度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24秒,较2023年记录提升近20倍!这项突破标志着人类距离“无限能源”梦想仅剩最后一公里。
建成于 2006 年的 EAST 装置累计等离子体放电次数超过 10 万次,先后于 2010 年运行 1 兆安等离子体电流,2021 年 5 月 28 日实现可重复的 1.2 亿摄氏度 101 秒和 1.6 亿摄氏度 20 秒等离子体运行,2021 年 12 月 30 日实现 1056 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世界纪录,在稳态高性能方面处于国际领先。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新闻报道,4 月 12 日 21 时,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 EAST 装置获重大成果,实现了高功率稳定的 403 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近年来,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不断取得突破。可控核聚变商业化前景可期核聚变能具有燃料丰富、清洁、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大等突出优点,被视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可控核聚变是可控的、能够持续进行的核聚变反应,目标是实现安全、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被称为“人造太阳”。
1月20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创造了新纪录。这一位于安徽合肥的实验装置,首次实现1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什么是“人造太阳”?这一实验突破究竟意味着什么?人类离核聚变发电还有多远?
界面新闻记者 | 戴晶晶中国“人造太阳”进度再次迎来刷新。1月20日,位于安徽合肥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EAST)实验装置实现了超亿度、1066秒的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创下了托卡马克装置稳态高约束模运行新的世界纪录。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作者:周游发于2025.2.24总第117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今年1月,“一剑一堆”成为国内硬科技界的开年热词。“一剑”是指强流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以下简称“等离子体所”)研制。
1月14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建设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的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该平台的关键设施——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赤霄”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