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迄今唯一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国家。如今,日本又成为核污染的“施暴者”。当地时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在核电站中,核裂变反应被用于产生热能,驱动涡轮发电机产生电力。从核裂变到核聚变,小编带您走进“硬核”世界。
能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直是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人类目前所使用的化石能源,因无节制地开采和利用终将枯竭。而绿色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也只能间歇性获取,不能满足人类的巨大需求。面对能源危机,是否有一种可以获取无限能量的方法呢?
封面新闻记者 边雪只需恰当地接入行李箱大小的一块核燃料,便可为一个城镇提供不竭动力。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节能减排工作不断深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成为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更是带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引擎,而在成规模的未来能源发展中,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被利用的清洁能源之一。
【深瞳工作室出品】采 写:本报记者 操秀英策 划:陈 瑜随着核聚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很多相关技术获得突破。在科技创新越来越需要协同作战的今天,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更有耐力、能长期投入的“国家队”和更灵活、试错成本更低的民营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密切合作,推动形成良好创新生态。
羊城晚报周末特约主笔 谢不明图源:全景网12月13日,美国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宣布,在实验室中实现可控核聚变。这个实验简单地说,就是把一束激光射向一个燃料仓,使其发生核聚变反应,核反应产生的能量大于射入激光的能量。据说为了这个“大于”,美国投入了35亿美元。
核聚变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当地时间12月13日,美国能源部宣布,其下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科研人员首次成功在核聚变反应中实现了“净能量增益”,称这一重大科学突破将为国防及清洁能源未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