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瑗 范家昱河南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外景。 张怡熙摄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年来,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识和力度不断提升,在增强公众对大运河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等方面取得卓越成效。洛阳的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站在京杭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交汇口,眼前的黄金水道沐浴冬日暖阳,波澜不惊。几十艘货轮停泊在黄码港港区,一列列红色门式起重机迎风矗立,蓄势待发。“这是一座嵌入式港池,长824米,宽125米,一共规划29个千吨级装卸泊位。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15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在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启动,由中央媒体、河南媒体、正能量中外网红代表组成的采访团,将分两组深入河南各地开展采访体验活动,共同开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探源”之旅,从悠久历史、博大文明中探寻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本期以运河博物馆游为主题,通过游览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杭州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展示各馆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文物展品及其历史文化价值,讲述游览中的感受和启示。
一河通南北,千载连古今。千百年来,大运河穿越历史、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已成为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重要文化载体。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及其10个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着力扩大内需,恢复和扩大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今年以来,一些千年古都依托自身特点,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新地标、拓展新场景,让文旅消费从传统观光型向深度沉浸式转变,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10月28日至11月2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河”全国重点新媒体看河南暨“行走黄河”短视频推广活动举行。来自沿黄九省(区)的媒体记者与网络名人走进郑州、开封、洛阳、三门峡、安阳等沿黄城市,见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果。
从深埋地下到重见天日,从地理空间到文化空间,从建章立制到走向国际,苏豫两省唱响新时代大运河之歌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圣志 刘兆权 沈汝发 袁月明 孙清清在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十周年之际,《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江苏、河南沿大运河采访了解到,两地充分发掘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
上周五,由洋河·梦之蓝M6+独家冠名的沉浸式文化探索节目《启航!大运河》在江苏卫视播出第四期。单霁翔、西川、张谨、张鹏走进淮安、洛阳,围绕“行走在水上”这一主题,深入探访漕运体系,揭示古代经济命脉——粮食与这条古老水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节目播出后,CSM71城平均收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