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它的由来与秋分时节有关,白露之名来源于早晨露水凝结在草叶上,形成晶莹如白霜的景象。白露时节,唐代的张籍曾写道:“白露时节鹰始愁,细雨如愁气是秋。气爽景明非独好,森林岚岫更含幽。运流轩辕桂已成,况值轩辕实难求。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编者按:野猪下山了!“猴纸”到我家阳台了!野生动物进城的消息频现社交媒体。事实上,我们身边居住着众多本土野生动物,它们与我们为邻,我们却鲜少了解它们。了解、友好、相伴,万物方能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立秋三候·寒蝉鸣 徐冬冬(绘)走在户外树林间,蝉鸣声声,不绝于耳。这样的鸣唱,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长长的夏天。 蝉儿虽小,却不止一次在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中作为物候特征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在夏至二候——“蝉始鸣”。
“古木数株,空庭草间,爰有一物,鸣于树颠。引清风以长啸,抱纤柯而永叹”。据《中国鸣虫》一书介绍,蝉在古代的别名竟有三十五个之多。《诗经·七月》云:“四月秀葽,五月鸣蜩”,这里的“蜩”指的就是夏天蚱蝉。北宋药物学家寇宗奭在《本草衍义》里说:“蚱蝉,夏月身与声皆大者是。”秋季鸣蝉曰“寒蝉”,寒蝉又名蛁蟟,一般在夏末秋初才大量羽化,随凉风而至。自晋朝陆云在《寒蝉赋》中云“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云暮,临河徘徊”之后,寒蝉的悲鸣,就成了秋意的呻吟;
来源:光明日报 立秋 草虫/绘 【字说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立”标志着一个季节的确立和开始。立秋是秋季的开端,一般在公历八月七至九日交节。尽管酷暑的炎热还未完全散去,但秋日已经悄然而至。《逸周书·时训解》:“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立心于天地以问苍穹,立命于世间以探永恒。太阳行至黄经135度,地球告别远日点。我是气,天道进入新的节次——立秋。一个“立”字不简单,它不仅是时间的门槛,更是自然更迭的信号。夏未走,秋已来,这是两个季节共生的时刻。斗指西南,阳消阴长。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8月7日08点09分我们迎来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立秋至微风起金风轻抚送走了夏的炽烈天边云卷云舒绘就一幅淡雅水墨蝉声渐远夏的尾音悠长却已融入秋的低吟浅唱瓜果盈枝甜香四溢是自然对勤劳者最真挚的馈赠落叶轻旋舞姿翩翩诉说着季节更迭的
来源:农民日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日月不相饶,一转眼间,我们迎来了立秋节气,这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历注称“斗指西南”。“立”即开始,“秋”字由禾与火组成,表示禾谷成熟。立秋,是金风玉露的相逢,也是春华与秋实的约定,预示着丰收的开始。
立秋立秋节气预示着秋天开始,总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但常是“秋已立,暑难消”。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意思是立秋后开始出现凉爽的偏北风,庄稼和草地在清晨出现凝结的露珠,秋蝉也在鸣叫。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入秋后养生要注意以下“四原则”。
藤爸带你背古诗,妙招提升记忆力《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如何记忆?诗名:蝉。作者:虞世南。虞世南,慈溪鸣鹤人(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诗词:第一句:垂緌饮清露。低垂触须,饮用清洁的露水。垂緌(ruí):低垂着触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