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时,为了彰显与众不同,他一头扎进《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晦涩难懂的史籍之中,这一读,便是 13 年,每日沉浸于历史的浩瀚海洋两小时,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里感受着无尽的乐趣,他曾感慨:“我无论身处在什么多小的房间里,我只要翻开这本书,我就是在看大海,你一页纸翻过去,就能翻过无数人的一辈子。我在看一本很伟大的东西,这种乐趣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
2006年,《明朝那些事儿》横空出世,一露面,马上就销售一空。我就是说很多人就败在这上面了,成名之后就觉得自己牛了,我是天才,一个人说你是天才,两个人说你是天才,几千个人说你是天才,你相信我真是了,然后你就变傻了,然后你觉得我无所不能,你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我办不到的事,你觉得我出去,出租车都给我让道,大人都应该站在两边,人就这么变傻了,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自知之明。
2009年的一天,广东顺德海关一位性格内向、不合群的公务员石悦,正在食堂吃饭,电视里正好在播放央视《面对面》节目,正在播放一段采访著名作家当年明月的视频。单位领导揉了揉眼睛,仔细盯着电视上那个熟悉的身影,问旁边的同事:“那不是我们单位那个沉默的石悦吗?
全网都在传《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石悦)有精神病,被送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还说他涉嫌猥亵。这个事多少还是有些魔幻现实主义的。因为石悦真的是什么都不缺了,每年上千万版税收入,不缺钱,也是有一定级别的公务员,身份地位都有。他这么通透的人,何至于此。
十年已过,《明朝那些事儿》依然会被人提起,甚至于不少人还将它奉为历史佳作。这一现象级的小说曾在网络之上引起了极大的热度,一时之间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大作,甚至于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人们闲暇交流之时的必谈之物,中国兴起了一股“明史热”,人人说历史成为常见之现象。
他是“草根写史第一人”,27岁开始写书,28岁出版,销量高达3000万册,累计收获稿酬4100多万元,连续7届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红遍全国。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评价他说:“他是一个特别有思想,有创造力的人。”《明十七帝疑案》主讲人,历史学家毛佩琦评价他说:“史料功底十分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