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闳出生于香山县南屏乡(今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南屏社区),从小在洋人开办的学堂——马礼逊学校学习,后来又留学美国,从耶鲁大学毕业,成为中国历史上留美第一人。毕业后,容闳并不贪恋新大陆的繁华,而是迅速回到了战火纷飞的祖国,渴望用西学救国,并为此奔波一生。
昨天我们说到,1876年5月10日,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容闳等官员带领着113名幼童,兴高采烈地前往费城参观,引起轰动。正当这群中国留学生获得公众一致好评的时候,清政府却突然下旨要将他们全部召回,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847年1月4日,从广州黄埔港启航的“亨特利思号”帆船上,敢为人先的珠海少年勇敢迈出的步伐开启了中国百年留学大潮的序幕,他以一己之力,拉开中国学生海外留学序幕,他就是中国海外留学第一人,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
融入世界,拥抱未来 文/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 中国和世界的交往源远流长。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明代郑和七下西洋……这些伟大的文化使者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西]保罗·罗伯特·莫雷诺著,董少新修订,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9月版谈起中国人留学史,人们最熟悉的是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的容闳(1828-1912),实际上中国人出国留学远早于此。但在鸦片战争以前,熟练掌握西文,并在归国后做出成绩的中国留学生却不多。
不同于林则徐、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叱咤风云的人物,容闳,可能他的名字并非耳熟能详,但他是中国唯一全程参与近代史的人,其作为中国第一个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留学生,在教育兴国、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和组织官费留学幼童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