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湾——这是黄河岸边古朴无华的村庄名字。浩荡而来的黄河流过内蒙古高原的阴山南麓之后,从这里进入山西省;明代长城蜿蜒蛇行数千里之后,在这里与黄河相遇。大河与青山“并行”的壮观,长城与黄河“握手”的雄奇,在这里尽收眼底。
老牛湾——这是黄河岸边古朴无华的村庄名字。浩荡而来的黄河流过内蒙古高原的阴山南麓之后,从这里进入山西省;明代长城蜿蜒蛇行数千里之后,在这里与黄河相遇。大河与青山“并行”的壮观,长城与黄河“握手”的雄奇,在这里尽收眼底。
七月下旬的一个下午,笔者初到山西代县,傍晚驻车县城东郊。代县正宗的凉粉和黄酒使我在饭店逗留的时间稍长了点,不期而来的一场夜雨又把我关在了酒店里,只好仔细翻阅床头上摆放的各种导游手册,恶补当地的历史文化知识,并大致确立了第二天的行程。
华夏文明千秋史,人说山西好风光有人说“看不懂”山西,为什么这么说?实在是山西的历史太厚重了,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存真的很难读懂山西。但真的希望有更多人愿意给山西一个机会,当你走进山西,看到那些只在历史书上看过的故事“活过来”,或许你才能懂山西存在的真正意义!
雁门关天险门与镇边祠从《雁门太守行》说起“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句子大家都知道,出自唐人李贺《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本是汉代的乐府古题,隋唐以来常被诗人拿来写边关战事。但真正弄清雁门郡、雁门山与雁门关之间关系的,恐怕就不太多了。
汽车盘山而行,路越走越险,群山纠缠间,盘旋崎岖。路边“十八弯”的指示牌十分醒目,绕过一弯又一弯,峰峦交错,气势慑人。抬眼望窗外,峰顶巍然屹立着一尊手持长矛守边关的武士石像,想必前面就是“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雁门关了。
八十七年前梁思成、林徽因等人以敦煌莫高窟第61窟的《五台山图》作为“旅行指南”开启了忻州寻“宝”之旅拂去千年尘埃他们眼中“最珍贵的国宝”佛光寺的神秘面纱被揭开1937年7月9日,《北平晨报》第五版刊登出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在佛光寺的重大发现。
来源:9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殷耀 于嘉 王学涛老牛湾——这是黄河岸边古朴无华的村庄名字。浩荡而来的黄河流过内蒙古高原的阴山南麓之后,从这里进入山西省;明代长城蜿蜒蛇行数千里之后,在这里与黄河相遇。
五台山上清凉宜人。付秋杰摄云中河温泉旅游度假区宜游宜居。冯晓磊摄雁门关下热情如火。冯晓磊摄忻州,2.5万平方公里,从东到西,连接太行山、吕梁山,沿万里长城绵延而来,在偏关老牛湾与奔腾不息的黄河亲密握手,是黄系汾河、海系滹沱的两河之源,是春华秋实的杂粮原乡。
老牛湾——这是黄河岸边古朴无华的村庄名字。浩荡而来的黄河流过内蒙古高原的阴山南麓之后,从这里进入山西省;明代长城蜿蜒蛇行数千里之后,在这里与黄河相遇。大河与青山“并行”的壮观,长城与黄河“握手”的雄奇,在这里尽收眼底。
山西,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片土地与历朝历代的文人墨客结下了奇妙的缘分,表里山河、风光无限让来者神往,让居之者沉迷,让经过者怀念,他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名篇佳作。若你有机会来到山西,文旅君带你踏上一段诗词之旅。应县木塔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昨日,太原市气象台发布蓝色大风预警,午后,全市范围内大风顿起,市民纷纷感叹“风的突然”。不过,拜大风所赐,今日清晨,天空蔚蓝,片片白云漂浮在蓝天之间,蓝与白交相辉映,人们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份好天气。
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雁门关是我国著名的边塞重地和军事重镇,自古有“得雁门而得天下”的说法,关下的代县倚雁门而控中原。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北部的代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代州”“雁门郡”,悠久的历史赋予了这座边塞古城厚重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