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3月20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从20日召开的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美丽云南建设”2024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昆明、昭通、曲靖、玉溪专场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位于昆明的滇池全湖水质连续六年稳定达Ⅳ类,阳宗海水质稳定达Ⅲ类。图为游客在滇池海埂大坝与红嘴鸥互动。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即日起至5月4日,《滇池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以下简称《规划》)公示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大群众可在公示期间向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书面提出意见建议。
1月15日拍摄的滇池景色(无人机照片)。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采取控源截污、精准防控、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等措施,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据昆明市滇池管理局介绍,2023年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自2018年上升为Ⅳ类水质后,连续六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记者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滇池2024年全湖水质持续向好,已连续七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通过采取控源截污、精准防控、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科技支撑等措施,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2月15日拍摄的滇池景色(无人机照片)。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采取控源截污、精准防控、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等措施,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自2018年上升为Ⅳ类水质后,连续六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图为1月15日拍摄的滇池景色。
掌上春城讯近日,记者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近年来昆明市采取控源截污、精准防控、科学补水、生态增绿等措施,推动滇池保护治理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自2018年上升为Ⅳ类水质后,连续6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35条入滇河道实现全面脱劣。
云南网讯(记者 杨萍)11月21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做客《金色热线》直播节目,记者从节目上获悉,云南省始终聚焦水质监测分析、水质提升攻坚、生态环境执法、农村污水治理、科技支撑指导等5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重点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推动了高原湖泊从“一湖之治”向“流域之治”“生态之治”再
记者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随着滇池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2022年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自2018年上升为Ⅳ类水质后,连续5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近年来,昆明市通过开展面山防洪滞蓄建设、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建设湖滨生态带、全面深化河长制等措施,滇池生态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日前,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做客《春城热线》,就滇池保护治理、《云南滇池保护条例》修订进展及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等工作与市民进行交流。到2025年力争19条入湖河道水质在Ⅲ类及以上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10月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60.
【东盟专线】2023年云南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中新社昆明6月4日电(记者 韩帅南)云南省生态环境厅4日发布的《2023年云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23年,云南省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捞渔河湿地公园,成群的红嘴鸥在天空中翱翔。人鸥和谐共处,其乐融融。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考察时指出,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12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新华关注·家园版头条刊文聚焦“高原明珠”滇池湖面碧波荡漾,天空白云朵朵,红嘴鸥振翅翩飞……“高原明珠”滇池正以生态和谐、生机盎然、乡愁永驻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昆明市民感叹道:滇池的水越来越清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中新社昆明6月2日电 (熊佳欣)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日发布《2022年云南省环境状况公报》称,2022年,云南省主要出境、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云南省境内有长江、珠江、澜沧江、伊洛瓦底江、怒江、红河六大水系。
8月12日,云南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嵩在“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说,与2012年相比,2021年,抚仙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洱海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阳宗海水质保持Ⅲ类,滇池草海水质由Ⅳ类提升到Ⅲ类,程海水质达到Ⅳ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