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各大京剧院团开始创排革命现代京剧,并且先后创排出了《节振国》、《白毛女》、《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等等优秀剧目。
■ 林雁飞这是一部诞生于60年前的红色经典;这是一篇延续了几代中国人喜爱,并且引起东西方观众感情共鸣的艺术传奇。有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她的价值、内涵已经超越了时代和意识形态的局限,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就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1967年5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全国各地革命现代戏会演,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港》《红灯记》《沙家浜》《奇袭北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参加了会演,后来这8个剧目就延伸称为“八大样板戏。”
八大样板戏又称为八大革命样板戏,是指在上世纪被树立为榜样的艺术作品,这里包括六个京剧作品《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以及《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两个芭蕾舞剧。革命样板戏陪伴了50后、60后的成长,那么这“八大样板戏”的导演们都怎么样了?
八大样板戏,人们都熟悉,甚至唱几句,也觉得有滋有味。凡是过来的人知道,样板戏的根本出发点,是把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赶下舞台。把工人,农民,军人,革命英雄搬上舞台。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歌颂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这是当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有一些艺术作品,可能要过几十年之后,我们才更能感受到它的别样魅力。最近两天,我把拍摄于1971的两部现代芭蕾舞剧电影《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又翻出来重温了一遍。53年之后,我愈发惊艳于前辈们的艺术创造。这两部作品,无论音乐、舞蹈、服装、舞美等,都堪称完美。
微信里战友发过来视频,《京剧样板戏主要唱腔》。样板戏就是党的历史,“土地革命战争”中的《红色娘子军》,井冈山时期的《杜鹃山》,抗日战争时期的《红灯记》,《沙家浜》,《平原作战》,解放战争中的《红云岗》,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奇袭白虎团》,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