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日)上午,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被命名为“秦岭站”。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设完成;随后,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也先后落成。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什么会被命名为“秦岭站”?这座位于南极罗斯海区域的新站又有哪些设计和科研亮点呢?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广袤无垠的南极从此有了中国人持续奋斗的身影。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被发现的大陆。从1984年中国第一支考察队走进南极起,我国已40次赴南极完成考察任务。不久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领队和首席科学家张北辰在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节目中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南极,破解冰封的秘密。以下是演讲主要内容。
今天(7日)上午,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正式开站,被命名为“秦岭站”。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设完成;随后,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也先后落成。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为什么会被命名为“秦岭站”?这座位于南极罗斯海区域的新站又有哪些设计和科研亮点呢?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一线讲述】编者按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在乔治王岛举行落成典礼,南极上空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这片冰原上有了中国人长期奋战的身影,为我国和平利用极地奠定了坚实基础。40年来,我们在南极还陆续建成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秦岭站。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正在进行,目前,长城站正在进行生态、大气、高空物理、测绘、地质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将与中山站、秦岭站一起,首次迎来三站同时越冬任务。40年前的2月20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上,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
2月7日,我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学考察站。身处南极罗斯海区域的秦岭站,究竟有哪些特别之处?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相关专家。问:秦岭站是如何命名的?
昨日,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学考察站。那么,你知道中国是如何在南极建起第一个科考站的吗?1984年11月20日,“向阳红10号”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打捞护卫船缓缓驶出码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之旅正式扬帆起航。
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我国建设的第五座南极考察站,也是第三座常年考察站。中国秦岭站的建立对于后续中国南极科考具有怎样的意义?又会给全球科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南极洲位于地球南端,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陆地面积约119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五,比欧洲和大洋洲都大。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靠近南极洲的部分组合起来,又称南大洋。南极洲与其他大洲陆地不相连,距离最近的是隔着德雷克海峡的南美洲。
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大力开展科研活动,非常考验科研人员的意志力与行动力。尤其南极这个极寒之地,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与气候,只会给科研人员造成不可逆转的压力与阻力。但在全球极地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科研人员纷纷前往南极建立“实验室”,主攻气象学、地质学和海洋学。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今天(2月7日),我国南极秦岭站正式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学考察站。据悉,南极秦岭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1985年2月,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在南极洲乔治王岛建设完成;随后,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也先后落成。
40年前的2月20日,在南极洲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上,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中国南极长城站举行落成典礼。如今,长城站迎来了自己的“不惑之年”。 40年前,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在南极建立长城站?建站过程中,又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