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运河通南北,绵延文脉承古今。中国大运河,滋养着两岸百姓,孕育着灿烂文化。《千年运河 生生不息》系列视频将为大家掀开大运河河北段流淌千年的壮丽诗篇,展现大运河河北段所蕴藏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一起感受其生生不息的魅力与活力。
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摄影师:王剑波来源:环球网-文旅频道
蓄清刷黄、束水攻沙、拦坝引水、引汶绝济,听起来像不像一套“武功秘笈”?一批批的中国水利专家运用卓绝的勇气和智慧创造了一条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中国大运河。它的诞生使中国在空间上得以巨大联通、在文化上形成空前交融,因此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互联网”。
新华社合肥12月27日电(记者张端、黄博涵)“古汴河的水,清又甜呀,是咱家乡幸福泉哟……”冬日里的大运河畔,麦苗青青,张永平老人哼唱起歌谣,表达他对古老运河的情感。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12月19日,巡河志愿者许凯(右二)和其他志愿者走在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旁的小路上,准备捡拾沿岸垃圾。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大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全长近3200公里,对中国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凝聚力和生命力的代表,是展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鲜活文化符号。
在运河两岸的亭台楼阁、寺庙庵堂、民居建筑以及长街短弄,楹联文化符号随处可见。为扩大运河楹联展示传播面,6月24日,杭州市京杭运河综合保护中心推出了“漫步运河”之楹联赏析H5,利用新媒体技术,结合手绘的形式,呈现大运河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