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意社基层演出场景 三意社供图“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秦安县城一多半的人都过来看戏了,上山的路已经被车和人堵住了。三意社的戏精彩绝伦、功底深厚,不愧是咱百年秦腔剧社!”甘肃秦安的一位戏迷这样说。只因戏好、角儿多、心贴心,三意社的到来让乡亲们一连多日过足了戏瘾。
编者按:为展现陕西厚重文化底蕴以及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央广网陕西频道策划“诵读古韵 诗路长安——经典大家谈”系列报道,采访陕西省文化领域的代表人物、文化学者、诵读名家等,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陕西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发展,展现陕西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陕西实践
7月30日上午,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创排启动仪式在陕西乾陵隆重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学导师、教授、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优秀青年导演张磊,国家一级作曲蓝天,国家一级作曲郭全民,国家一级作曲程长宁,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舞美设计马连庆,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邢辛,中国歌剧舞剧院首席服装设计阳东林,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姚钥与西安市文旅局副局长程锐,西安曲江新区党工委委员、西安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寇雅玲,西安市文旅局艺术处处长李升时,西安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王阿林,乾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超莹,副县长程妮,乾陵管理处党委书记王永革、主任侯宝轩,乾陵博物馆馆长陈玲芝,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王双怀,乾陵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樊英峰,西安三意社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雄,梅花奖获得者张涛等领导专家及主创人员出席启动仪式。
秦腔是我国西北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这句流传于陕西民间的谚语,生动表达了三秦百姓对秦腔的喜爱。步入新时代,接过接力棒的秦腔人坚守传统、拥抱当下,通过创排剧目、丰富表达、开展惠民演出等,将更多经典剧目搬上舞台,在求新求变中让秦腔“古调”有“新弹”。
今年2月,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会议宣读了陕西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名单,西演·西安三意社创排的秦腔现代戏《陕北往事》,西安儿艺原创儿童剧《遇见星海》荣获“优秀作品奖”。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西安市市委市政府印发《西安市秦腔保护传承发展实施意见》等文件的指示精神,11月18日,西演·西安三意社在曲江演艺大厦1楼西演壹号剧场隆重举行西安三意社秦腔艺术传承研究中心揭牌暨秦腔苏派艺术传承人张涛收徒仪式。
《陕北往事》惠民演出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本报讯 (记者 孙欢) “延水长延水清,延水点亮麻油灯,岁月轮回情不老,丹心映得长夜明……”刚刚过去的周末,伴随大型秦腔现代剧《陕北往事》的余音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久久萦绕,西安三意社圆满完成“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2024年陕西省文化
赓续和弘扬《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倾情投入到奋进新时代的火热实践中,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艺事业欣欣向荣。
游客观看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表演。记者 邹竞一 摄西安演艺集团演员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演出。(资料照片)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创作的儿童舞台剧《我们是秦俑》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演。记者 李一博 摄西安战士战旗杂技团创作的杂技剧《星光灿烂之如梦长安》。
12月18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出版协会、西安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指导,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西安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世游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猫耳FM承办,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妈妈导读师”系列活动之“新阅读·新创作”红色经典原创剧本大赛于西安凯悦酒店正式开启,西安演艺集团总经理助理、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致辞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