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重庆市教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宛如一阵春风,吹进了义务教育的校园。这一政策有着深刻的政策背景,并且其详细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对学生、教师以及教育教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变革与技术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角色和责任不断扩大,需要承担课堂之外的多项职责。教师减负被广泛认可为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举措。随着中小学教师减负意见的发布和专项整治工作的推进,教师减负取得实质性成效,但目前仍面临一些问题。
纵览新闻评论员 李一木据媒体报道,浙江余杭有学校推出晚上9点作业熔断机制,通过班级群、家长会等渠道发布:晚上9点之后没做完作业的可以不做,第二天也不用补做。这些年来,围绕教育减负的呼声一直不断,也有相应的举措不断推出。在此背景下,“作业熔断”让这样的话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
今年3月,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增刊》(TES)在《2024年学校福祉报告》中提出,61%的英国教师感到工作量超负荷。这一情况在英国教育部对教师和学校领导者的生活工作生活调查结果中也有所体现,不少教师和学校领导者表示,考虑离开教育行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作量太大。
为教师减负,增加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的重要议题和核心关注点。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从政策层面进行了前瞻性和指导性顶层设计。
甘肃省结合实际,列出清单,细化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今年以来,省教育厅在分析总结2023年减负工作基础上,全力以赴推进减负工作,主动会同省委督查室成立工作专班,对各地相关情况特别是“进校园”活动开展督导,进一步强化监督监管。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利军 通讯员 杨自起)“原来一些非教育教学性事务没有了,我可以一心一意静下心来做我喜欢的事情,专注于教学和课堂,把更多精力和心智用于育人,这样的工作氛围是我们教师一直期待的。
在教育改革浪潮下,“减负增效”成为提升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驱动器。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中,将“减负增效”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尤为关键,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兴趣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记者杨洋)“减负势在必行,新时代如何减?如何避免越减越负?”此前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引发社会不小关注。那么,对于广大中小学校来说,本轮减负能否实现?学校如何真正落实?就此,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接受了记者的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