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王冰珂 通讯员 牛超2月20日,记者从平顶山市森林资源监测保护中心获悉,近日,有摄影爱好者在白龟湖湿地拍摄到海鸥的身影,这是该市首次监测并记录到海鸥。拍到海鸥的是摄影爱好者薛宜军。
红嘴鸥成为白龟湖亮丽的生态名片。王尧 摄□本报记者 张建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冰珂12月5日,冬日的白龟湖畔,成群的红嘴鸥穿着洁白“礼服”和红色“舞鞋”,宛若一只只小精灵,或在湖面翩跹起舞,或在湖边优雅驻足,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平报融媒记者牛超候鸟,是自然的馈赠,更是“良好生态居住环境”的代名词。12月4日,示范区滍阳镇东羊石村附近的白龟湖湿地,水面波澜壮阔,一望无垠。成群结队的冬候鸟有的在水中觅食,有的在林间休憩,整个湿地上空时不时会出现万鸟翔集的壮观场面,成为冬日湿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11月23日,夕阳的余晖洒在白龟湖湖面上,几只红嘴鸥掠过水面,湖心小岛上郁郁葱葱的植被点缀其间,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徐徐展开。当天,记者随最高检采访团抵达河南省平顶山市,深入了解当地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中的履职成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超 实习生 张祎“现在正是红嘴鸥返平的时节,运气好的话能来个‘鸥’遇!”10月22日,得知红嘴鸥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平顶山,69岁的摄影爱好者李金亭立即带着相机到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蹲守。
张骞入冬后,红嘴鸥回来了,回到河南腹地的平顶山白龟湖湿地。生态向好鸟先知。近年来,从“绿水青山”的国家战略到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生态环境逐渐向好,非鹰城传统候鸟的红嘴鸥在白龟湖找到“湿意”,从客人到主人,与鹰城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融为一体。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张鹏11月20日下午,在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白龟湖畔观景栈道上,不少市民在观赏红嘴鸥,不时发出阵阵惊喜的欢笑声。不远处的湖面上,红嘴鸥成群结队翱翔嬉戏,还不时与市民互动,构成了一幅人鸟和谐的迷人画卷。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牛超“5号红嘴鸥率先回到白龟湖了……”11月20日,河南城建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谢朝晖打开飞行轨迹软件,查看佩戴跟踪器的红嘴鸥时,惊喜地发现编号为BHG05的成年雄性红嘴鸥已经回到白龟湖。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刘汉泽 张灿 河南日报记者 张海涛 通讯员 张仪薇采访地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首个受益城市、“世界第一渡槽”沙河渡槽所在地河南省平顶山市。受水情况截至2024年8月底,累计向平顶山市生活供水7.14亿立方米,惠及群众160余万人。
来源:【三门峡日报-中国三门峡网】大河网讯(记者 刘瑞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千多年前的《诗经》,草木虫兽,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诗意栖居。每年到了冬天,《诗经》里的鸟,就飞回了河南,在此栖息,觅食,生活,越冬。凫与雁,鹳与鸥,鸳鸯对野鹤,猛禽天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