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 妍今年以来,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在此背景下,多家中小银行积极推销特色存款产品来吸引储户。记者了解到,各家银行的“特色存款”起存点通常在1000元至1万元之间,利率会较普通定期存款产品上浮20个基点至35个基点。
本报记者 彭妍近年来,在存款利率不断下调的背景下,银行“存款搬家”的现象隐现。《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多个银行网点,银行客户经理多数表示,权益市场回暖,近期确实有很多客户将银行存款以及理财赎回转移到证券账户的情况。记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部分银行积极推广特色存款,试图留住客户。
时光飞逝,转眼已经迎来2024年,岁末年初之时正是银行最为忙碌的阶段,基层工作人员都在努力冲业务,存款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随着国有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下调,其他存款类型的利率也跟着走低,例如四大银行的特色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和挂牌利率保持同步。
财联社7月26日讯(记者 梁柯志)就在银行普降存款利息之时,中国银行官网发布公告,将于2024年7月26、27日发售2024年第一期个人大额存单,本期发售人民币标准类固定利率大额存单,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共计七个期限。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金融综合报道】在银行长期限存款产品压降的背景下,“存款搬家”现象上演。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4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3.92万亿元。与此同时,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因收益率、最大回撤率等数据表现亮眼,成为市场新宠。
近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下调后,六大行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告别“2”字头,进入“1”时代。随后,股份行火速跟进,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已下调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一降再降”,投资者的钱还能放到哪里?
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离不开金融支持。近年来,中国银行德州分行提升适老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不断积极探索,从服务设施、服务理念等方面持续提升效能,打造特色化差异化的养老金融服务,助力银发经济发展。
基于压降负债成本、缓解息差下行的诉求,昔日热闹的银行揽储市场,已渐渐淡出喧嚣。7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近期银行揽储显得愈发“佛系”,中长期限大额存单“断货”已成为常态,曾被追捧的“特色存款”也是一单难求,额度不定期开放,储户想要购买需要提前预约。
每经记者:张祎 每经编辑:张益铭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先行试点城市(地区)推开至全国。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已超过7000万户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数量进一步扩容,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继上周国有大行调降多种期限品种存款利率后,本周开始,股份制银行也陆续跟进。在年末存款降息背景下,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银行向客户推荐的理财方式也出现了变化。不同于前一次存款降息下特色存款的“爆火”,这一次,增额终身寿险、分红险、固收类理财、储蓄国债、黄金类理财产品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