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章然温州渔民翁学苗驾驶浙苍渔07555在东海渔场作业时,误捕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好激动,20年渔民生涯中第一次遇到中华鲟。”翁学苗拍下了放生过程的视频。1月13日傍晚,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正在东海作业的翁学苗。
6月7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了解到,2023年上海市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在崇明区顺利举行。此次活动共向长江口水域放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30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20000尾。
武汉晚报&武汉观(记者杨蔚 通讯员蔡小敏 陈兵)渔民捕鱼误捞到一条庞然大物,以为是“中华鲟”,赶紧联系渔政部门和长航公安欲上交后放生。没想经专家鉴定竟然是一条鲟鳇鱼,而这个鱼种是不适合在长江流域生活的。“我还以为是中华鲟呢。
潮新闻 共享联盟·平阳 王晓红 林锦屏12月18日,温州平阳县麻步镇渔民陈先生在辖区作业时,意外捕获一条野生中华鲟。陈先生当即联系麻步派出所,并请求协助处理。随后,麻步派出所与该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执法保障小组执法人员赶往现场,看到该鱼身长90厘米、重4.5公斤。
7月1日一到,今年的禁渔期就宣告结束了,苦等3个月的钓鱼人,早就想拿起鱼竿来到江边垂钓了。所以,最近一位重庆男子一大早就来到了江边,使用符合规定的钓具,在长江岸边垂钓,结果钓上来了一条“大鱼”,却吓得不轻,随后拍视频证明放生了,被网友调侃:求生欲望很强。
昨天下午3点左右,市民陈先生在石洞口电厂发现一条疑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中华鲟,因担心其离水时间太长可能死亡,立刻赶到石洞口码头将其放入长江。记者联系到上海市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专业人士确认其为野生中华鲟,并为市民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点赞。
潮新闻 共享联盟·瑞安 王晓阳 张剑 记者 应忠彭3月1日起,钱塘江等浙江八大流域进入禁渔期。近日,温州瑞安有关“活化石”中华鲟被渔民捕到后,又放生游回大海,被传为佳话。“一开始不知道它是什么鱼,当了40多年渔民,也没看过这种鱼。
【来源:温度新闻】2024年12月18日,平阳县麻步镇渔民在鳌江内河流域意外捕获一条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野生中华鲟。当天,平阳县麻步派出所民警接到消息立即与该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执法保障小组执法人员赶往现场。
写作不易,希望各位观众老爷理解,每天作者写作超过12小时,收益只有50多块,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就是能为了多几块收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希望观众老爷理解三峡大坝是我国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建筑之一。
【来源:温度新闻】12月18日,平阳县麻步镇渔民陈先生在辖区作业时,意外捕获了一条野生中华鲟。陈先生当即联系麻步派出所,请求协助处理。随后,麻步派出所与平阳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执法保障小组执法人员赶往现场,经现场测量,这条中华鲟身长90厘米、重4.5公斤。
长江口的中华鲟和胭脂鱼野生种群,又有新成员加入。在昨天举办的2023年上海市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中,随着放流槽依次打开,30尾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2万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顺着滑道进入长江口水域,开启回家之旅。上海市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已连续举办了20多年。
5月20日,为纪念“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首次公布,9年前救助一条中华鲟的珍贵视频资料和一批老照片。当时参与救助的武汉渔政人员向军,用手机拍摄了一些现场救护的视频和图片,作为工作资料保存。
本报讯(记者 王丽华) 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南京市2023年全国放鱼日暨规范社会放生宣传活动在鼓楼区滨江风光带举行,3.2万尾胭脂鱼、长吻鮠、铜鱼等珍稀水生生物苗种被放流入江。这是长江“十年禁渔”以来,我市首次大规模放流珍稀水生生物,为促进水生生物资源恢复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