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走天下路,难过乌江渡。”1935年1月,按照猴场会议做出的决定,红军开始向黔北地区挺进。而此时,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被称为“天险”的千里乌江。乌江,是贵州最大的河流,江面宽200余米,水深流急,两岸悬崖绝壁,难以攀登,素有“乌江天险”之称。乌江对岸有黔军教导师一部凭险防守。
来源:【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强渡乌江是指1935年1月红军强渡乌江江界河渡口的军事行动,是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伟大胜利,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在此歼灭红军的计划,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黔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临近位于瓮安县江界河镇的江界河码头渡口,阵阵江风迎面袭来,让人不禁加快赶往江边的步伐。待行至江边,刻着杨成武将军所书写“乌江天险”四个红色大字的崖壁巍峨肃穆,江中水在阳光照射下也越发清澈明亮,水上相伴而飞的水鸟和撑船破浪的船员,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的美丽画卷。
2023年9月14日上午,孔学堂第47期溪山书会走进军营,贵州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宋浒以“强渡乌江:红军生死存亡之战”为题,与参加书会的武警贵州总队某中队60余名武警官兵共同分享了红军长征在贵州的故事。
位于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渡口的乌江,200多米宽、水流湍急、两岸是悬崖绝壁,自古以来有“天险”之称。可1935年1月,在有敌军强烈炮火的前后夹击下,红军仅用36小时,就在乌江江面架起了历史上第一座桥,成功渡过乌江,打破了敌军封锁。
来源:人民网-人民视频 2021年2月,牛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调研,乌蒙深处,江岸边,总书记陷入了沉思:“从这里的悬崖峭壁,就可以想象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有多难!”乌江,贵州人的“母亲河”,也是一条“英雄河”。悲壮的湘江战役后,红军进入贵州,来到乌江岸边。
我们都知道,遵义会议是毛主席一生的转折点,该会议确立了以毛主席为主导的党中央,才有日后红军走向胜利的崭新篇章,但在抵达遵义之前,红军着实吃尽苦头,其中湘江一战伤亡惨重,渡乌江时更是千险万难,难就难在不知该如何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