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办、国办:将非农建设、造林种树、种果种茶等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财联社9月24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改革占补平衡管理方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于2020年9月18日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和交通运输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经相关部门调查了解,该地块1981年“林业三定”时登记发放山林权证,2009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换发新林权证,二调、三调、林业一张图均为林地,仅在2022年土地年度变更时变更为旱地,变更时未告知承包人,承包人对土地性质变更毫不知情。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林靖每年的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就在今日,北京一中院发布5起涉耕地保护的典型案例。案例1:构成通谋虚伪行为,伪装行为无效,隐藏行为因合意将农用地用于非农建设,改变土地用途,亦为无效。
■ 耕地及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是指自然土壤发育形成的,能够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水田、旱地、水浇地等类型。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2006年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农村部的研究,经科学计算出来的,是保持我国粮食安全稳定的耕地总数。
18亿亩红线、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这些看似耳熟能详的词汇,你真正了解个中内涵吗?今天让我们来把这些词汇的神秘面纱一层层揭开。这首先得从土地分类说起,根据我国土地政策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根据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