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和溃疡,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高发人群,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那么如何辨别手足口病的发生以便获得尽早治疗呢?
孩子得了“手足口”?做好居家护理莫惊慌0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口痛、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为特征,可伴有发热,大多数症状不重。该病常由肠道病毒引起,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等消化道传播,呼吸道及密切接触也会引起传播。
近段时间气温回升,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病症的风险升高,手足口病多发。南昌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家长和老师们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手足口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约为2—10天,平均3—5天。
春夏交替,气温越来越高,手足口病发病率也呈现升高趋势,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升高。专家提示,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孩子手、足、口等部位的症状表现,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春夏交替 警惕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疾病。
红网时刻新闻4月6日讯(通讯员 陈秋琴 谭鑫)近日,1岁的乐乐(化名)因发热、流涎、食纳减退就诊于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门诊。乐乐妈妈误认为孩子是积食并未在意,经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查后,明确诊断乐乐患上了手足口病。
又到了手足口病全国爆发的时候了,每年四月到九月这个时间段,也就是春天和夏天手足口病特别猖獗,最近有不少人向我咨询宝宝得了手足口病该怎么办,首先今天和大家简单地科普一下什么是手足口病,然后谈谈我们该如何预防,得病后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呢?
初春季节,是儿童传染病的高发季,其中手足口病是常见并且多发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表现为口痛、厌食、发热、手、足、臀部、口腔等出现小疱疹或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的可导致死亡。
“还以为是被蚊子叮了几个包,没想到接下来就是连烧不退。”“这是水痘吗?看起来跟我小时候长得不太一样啊”“难道是手足口?不是打过疫苗了吗?”面对娃突发高热,冒出红疹,不少家长都有上面的疑问,但是随着红疹爆发式增长,再加上娃高热不退,宝爸宝妈再也坐不住了。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尤其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重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水肿、循环障碍等。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传播,以手、足、口等部位皮肤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典型表现,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儿童手足口病有哪些表现轻症病例 主要以手、足、臀皮疹及口咽痛为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