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批“伤痕文学”的人,又玩出新花样了,祭出了一张“神牌”!许芥昱认为,中国大陆自1976年10月后,短篇小说最为活跃,并说:“最引大众注目的内容,我称之为'Hurts Generations',即'伤痕文学',因为卢新华有篇小说叫做《伤痕》,很出风头。”
有人说伤痕文学是黑五类极端自私发私愤的工具,这话不无道理,黑五类指的是地主、富农、反动派、坏分子和右派,简称地富反坏右,在那个成份论的年代,这可以说是一个人的标签,贴上这个标签,或多或少影响生活,在政策上有好多限制,这五类人的孩子不能参军。
网上有人收罗了那一时期所谓“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为了说明问题,这里不厌其烦摘抄部分于下,作品有:《班主任》、《灵与肉》、《蹉跎岁月》、《孽债》、《大墙下的红玉兰》、《神圣的使命》、《高洁的青松》、《姻缘》、《灵魂的搏斗》、《铺花的歧路》、《献身》、《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爬满青藤的木屋》、《飘逝的花头巾》、《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走出迷茫》、《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天云山传奇》、《人到中年》…
伤痕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特殊派别,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主要特征是表现出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经历了重重磨难的一代人的心路历程,这些人在政治运动中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和精神创伤,他们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抒发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站起来了,受伤也就少多了。前三十年我们刚解放,地主资本家们也流过泪,度饥荒时期我们多数百姓也流过泪,文革和上山下乡我们父母和我们也流过泪,后四十年我们国企工厂倒闭发不了工资,我们大量工人也流过泪,计生強行手术,我们许多育龄女同胞也流过泪,下岗到处找工作,我们失业工人都流过泪呀?
所谓的伤痕文学,就是恶毒攻击新中国在建国后七十年的风风雨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道路上走的一些弯路或者是失误,揪住不放他们看不见这个国家从破烂不堪一穷二白中站立起来,他们看不见新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建成一个个现代化工业城市,既然是伤痕文学,怎么不写日寇入侵中国大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三千万死亡的伤痕,这个伤痕小吗,为什么不写1949以前国民党给人民带来苦难深重的生活,这不是伤痕吗,这些所谓的伤痕文学作家就是口诛笔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无完人一个政党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也不是尽善尽美,但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把一个软弱贫瘠的旧中国改天换地变成一个富强的新中国,写这类文学的人他们或许在大浪淘沙,改天换地沧桑巨变中受到某些冲击委屈,也有的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由此耿耿于怀满肚子的怨气,转化成对这个国家的仇恨莫言就是典型的代表,本人1950年出生经历了那个最贫困的时代,文化大革命中父亲受到冲击一九七九年已经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