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长文创作季#如何评价辛弃疾的人生?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又是一个难度系数很大的问题。因为既涉及到了历史也涉及到了文学,既要在措辞的精准与语言的克制之间切换,也要在历史人文的原貌与敏感词之间跳跃出脱,还要在先入为主与客观公正之间留有余地。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自小由祖父辛赞抚养长大,他跟着祖父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因此辛弃疾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养成了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辛赞不忘赶走金人的志向,他常带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辛弃疾《美芹十论》,再加上目睹了汉人在金人的统治下的不如意,培养了辛弃疾收复山河的理想。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人。辛弃疾年轻时随耿京进行抗金农民起义,后归顺南宋,立下了平贼、赈灾、建备安库、建飞虎营等突出的功绩,但因为他“归正人”及主战派的身份,屡受排挤,未能完成收复失地的志向。
说起辛弃疾,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肯定不会陌生了,在上学的时候还背过不少关于他的词。所以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辛弃疾肯定是那种风度翩翩,有些仙风道骨的文人形象。然而事实上呢?咱们都大错特错了,写词仅仅只是辛弃疾的业余还好,真实身份其实是中国历史文人中的战斗力天花板!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这句家喻户晓的诗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辛弃疾于1140年5月28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当时他的家乡已被金国占领十多年。从小生活在异族统治之下的他一辈子主张“抗击金兵,收复中原”,是一个发奋激昂、始终一节的爱国志士。
辛弃疾画像。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曾著《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我们都知道辛弃疾是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但后来,金军北撤,辛弃疾奉命与南宋朝廷联络,返程途中,起义军因叛徒溃散,便率领五十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在毫发无伤的情况下,擒拿叛徒交予朝廷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