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烟台巡展盛大启幕一展知晓:现存不到4%的《永乐大典》,究竟经 历了什么?YMG 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 摄影报道什么样的书能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什么样的书至今仍旧找不到“正本”?什么样的书即便每天看一册,也需要花30年时间?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共22937卷,装成11095册,自明永乐六年抄成后,没有印行。《永乐大典》一直以来颇受人们重视,尤其是清乾隆年间从中辑得佚书数百种,此后《永乐大典》辑佚之风甚盛,影响至今,形成了史上颇负盛名的大典本。
00:48“册府千华——《永乐大典》与苏州文献展”现场(00:48)《永乐大典》是一部“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的旷世巨编。它卷帙浩繁,版式精美,收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七八千余种典籍,历来有“文献渊薮”之誉。在《永乐大典》的编纂流传过程中,有三十多位苏州先贤参与其中。
摘 要《永乐大典》是国之瑰宝,对辑佚古书具有重要文献价值,可惜只有百分之四存世且散于世界各地。2020年突然有两册书在法国拍卖会现身,后经国人出巨资拍得,最终克服疫情影响得以顺利回国,整个过程为海内外关注。
据专家学者考证,此《南宁府图》为明初南宁府图,距今已600余年。1951年,当中国著名收藏家周叔弢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时,或许不会想到,他在信中写的一句话,竟在几十年后促生了一个国家级巡展的主题: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 通讯员 宣莉版本馆俯瞰。浙报集团资料图为喜迎乙巳蛇年,杭州国家版本馆将于大年初二至初七(2025年1月30日至2月4日)限时展出《永乐大典》真本一册,期间每天展示的页面都会“翻篇”,寓意新春伊始,万象更新。
在我国古代社会晚期,有一套巨型类书,名为《永乐大典》,西方人都心向往之,甚至一册可值3200多万,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明朝第一个皇帝朱元璋讲起,朱元璋可以说是“乞丐皇帝”,自幼贫贱,既没有家世,又无文化。但是朱元璋对于科举、文化、书籍、教育却非常重视。
6月19日起,“珠还合浦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即将在南宁开启广西巡展。活动由国家图书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承办。《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是国家图书馆的四大专藏之一,也是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5月16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携手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国家典籍博物馆)、字节跳动公益,三方联合主办的“同心护珍宝 聚力续华章——‘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成果展”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文会堂隆重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