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积木拼搭成古代织机,并且这台积木织机还可以织就面料。3月16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苏州丝绸博物馆见到了这台创意拼搭织布机,它由469块积木拼搭而成,还原了古代织机的传统结构,通过它可以体验传统织机工艺和织造过程,让人啧啧称奇。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1月21日,全国人民都在迎接癸卯兔年的到来。在央视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来自舞剧《五星出东方》选段的节目《锦绣》,将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膊“搬”上了舞台。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蕾你知道现代计算机的发明灵感来自古代纺织机吗?在中国丝绸博物馆的织造馆里,你不但能看到各种古代大型织机的复刻版,还能看到“织女”现场演示织锦,担任讲解员的竟然是馆长季晓芬这样的专家。
古老的机杼声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然而在邹平明集镇西闸村又听到了这久违的机杼声。清朝初年,苗氏家族苗志勇在周村旱码头经营以布匹贸易为主的汉家老苗商号,并在其老家现明集镇西闸村开办织造厂,鼎盛时期上百台织机日夜织作,机杼声声响彻数十里。
1733年,一位名叫约翰·凯伊的英国人看到织布工作劳神费力,效率还如此低下,开始思考如何减轻织布工人的劳动量,凯伊是一名钟表匠,终日与机械零件打交道,由于职业敏感,他首先想到的是改造梭子,安装机械零件,解放劳力,经过很多次的实验,他发明了飞梭——安装在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他在织机两边安装了飞梭箱,通过一个木制长木板相连,每一个梭盒内部有一根水平的金属杆或是锭子,有一个皮带传感器或是皮结自行随着锭子滑动,每一个皮结上系着一根松松的绳子,这些绳子又由一根棍子或是清棉棒连载织机中央,而织工正是通过这根棍子或是清棉棒掌控着一切,织工一只手就能使皮结滑动,带动梭子,而飞梭在轨道上自由穿梭,使得纬纱快速穿过经纱,这样,即使再宽阔的布匹,也仅需要一个织工就可以完成。
上海纺织工程学会,上海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社会团体高级会员、会员,高级工程师。生于1929年,早年毕业于私立上海工业专科学校,1949年参加革命并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任人事室统计干事,后调任上海中山医院政治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