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道德经,想沿着自己的思路,花点时间,重新解读一遍。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道篇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可道之道, 可名之名, 指事造形. 非其常也, 故不可道、不可名也.·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凡有皆始于无, 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 及其“有形”、“有名”之时, 则长之育之, 亭之毒之, 为其母也.
上接“上德不德”篇的道之层次。本篇主要讲了得道的标志(道之符)和失道的后果,着重强调初始之“故混而为一”是构道的基础和根本。原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目次:先秦 汉 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金元 明 清。清·贺龙骧编,计有孙不二撰《坤元经》 1 卷,《坤诀》 1 卷,《女修程途》 1 卷,清烈古佛撰《女丹十则》 1 卷,周中贞撰《女金丹》 2 卷,傅金铨述《樵阳经女工修炼》 1 卷,不著撰人《坤宁经》 1 卷,二蛾山人述《女工炼已还丹田说》 1 卷等。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第一讲 南怀瑾:诸位好朋友,今天要讲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很严重的问题,全人类几千年来所追求解答的问题,就是生跟死的问题。这个事情的起因,缘于我们这位胡松年老同学,他住在美国纽约,学佛很多年。
那是在很早的时候,佛在古印度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创办了一所学校,一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学生。每天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佛就要穿好袈裟,拿着钵盂去化缘,然后把化缘得到的食品拿回来食用,吃完之后还要打水洗脚,然后整理好自己的座位,开始打坐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