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据2月10日新华社报道,《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共34条。
本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I摄本刊记者 郑雪“中国的‘摄像头法’历时数载终于出台。”2月10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石佳友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他口中的“摄像头法”其实是《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当天下午正式公布,4月1日起施行。
部分商家在民宿客房、更衣室等私密区域违规安装摄像头。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是指通过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设备及相关设施,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区域,进行视频图像信息收集、传输、显示、存储的系统,如交通“电子眼”、治安摄像头、宾馆、民宿等商业机构,设置的各类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等。
从辅助交通管理的“电子警察”,到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安防设备,乃至宾馆、民宿等商业机构设置的监控摄像头,各类公共视频系统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如何规范这些设备和系统的管理,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权益,备受社会关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文璇《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日前公布,将于2025年4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规范公共安全视频系统管理,维护公共安全,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权益,共34条。
文丨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赵强摄像头不能“想装就装”。近日公布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34条条文为公共场所的摄像头“立规矩”,既为公共安全加码,也为个人隐私加固防护墙。《条例》的出台,意味着公共安全视频管理迈上法治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