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位于桂东县的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红外相机时发现了两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和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毛冠鹿。此次拍摄到的黄腹角雉是一只雌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7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罗徽 通讯员 扶毓芃 黄小易)7月21日,湖南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在收集整理红外相机时惊喜的发现了两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和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毛冠鹿。
时隔21年,广东一地再次发现这种珍稀濒危物种!为了能够掌握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等的情况,各地的保护区都会安装红外相机来进行监测,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不例外,他们在保护区内架设了365台红外相机进行不间断的拍摄,这不但能提供科学依据还能向民众展示动植物的丰富以及普及保护的意识。
来源:【江西日报-江西新闻客户端】江西新闻客户端讯(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童梦宁)8月23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近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发布了首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其中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正式确立黄腹角雉为该公园旗舰物种,
近日,位于韶关始兴的车八岭保护区的科研监测人员在查看车八岭科研监测云服务平台实时上传的红外相机影像时,发现多个红外相机位点拍摄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腹角雉的活动画面,其中一台红外相机拍摄到3只雄性黄腹角雉同框的珍贵影像。
潮新闻 共享联盟·温州中心 陈培培日前,历时两年多的《乐清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报告正式出炉。这是乐清首次对全域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全面、系统、深入、规范的调查。在此次摸底调查中,工作人员在雁荡山的山间林地发现了“鸟中大熊猫”黄腹角雉。
黄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因其腹部羽毛呈皮黄色而得名。栖息于亚热带中低山地的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常在林下灌丛中活动。黄腹角雉身子粗笨,不善飞翔,喜欢潜伏,胆子很小,活动隐秘,反应迟钝,故又被人称作“呆鸡”。
近日,广西贺州姑婆山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了一批珍稀野生动物的脚印,包括有白鹇、猪獾、豹猫等。姑婆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宣教科科长 梁陈民:之前我们都是用红外相机监测到它们的影踪,这次因为是雪天,它容易在雪地留下脚印,所以就发现了。
守护绿色“家底” 提升生态颜值——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筑牢生态保护司法屏障苍穹之下,青山相伴,碧水环绕。作为珠江上游至华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广西贺州市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