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武装工作队,自1945年8月至1948年11月,在这三年多血与火的日子里,不管斗争多么艰苦,环境多么险恶,它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克服了一般人难以承受的种种困难,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蒙受了巨大牺牲,一直周旋在阴平一带,战狂暴,惩腐恶,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直到最后胜利。
吴小龙1942年8月,八路军冀中九分区敌后武工队在冀西成立,由周继发任指导员、书记。武工队下编3个小队,每小队十二三人。每个小队配备冲锋枪1支,马步枪9支、手枪6支,除正副小队长配备手枪外,很多队员配长短枪各1支,以便作战和单独执行任务。
敌后武工队拔除敌人据点敌后武工队伏击敌人敌后武工队员把争取伪军反正的传单散发在伪军炮楼附近20世纪50年代,作家冯志以其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经历为素材创作的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一经出版,便在全国引起轰动。书中故事跌宕起伏,人物颇具传奇色彩,生动再现了冀中地区武工队的抗日英雄故事。
淮宝县是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新开辟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7月,为打通八路军南下、新四军北上的通道,将淮南、淮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命令,新四军五支队司令员罗炳辉率所部向洪泽湖东岸三河以北地区进军,在这块原属淮阴、淮安、宝应、盱眙、泗阳等县之间的边缘地带建立淮宝抗日根据地。
1942 年,雁北抗战进入最艰苦时期,根据地日益缩小。原来坚持在雁北抗战的358 旅、359 旅先后调回延安。为开辟敌占区工作,北岳五分区从老 6 团抽调 30 多名有经验的干部战士组建桑干河武工队,向阳高、大同、天镇、浑源川下发展,挺进敌后开展工作。
1944年5月,为加强对城阳地区抗日活动的领导,中共即墨县委派李肇兰到城阳一带开辟工作。1945年6月,重建城阳区,李肇兰任区委书记兼区长,周强、杨华任副书记,江子岐、张玉光分别任副区长和区委委员,同时成立城阳区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