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的眼里,肝脏是一个部位,它有两大功能,一是主疏泄,二是主藏血。肝主疏泄,所谓疏泄就是让你能够疏通、畅达,比如说人生气了,时间久了,肝气郁结,就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也就是消化功能就差,所以人生气了就不想吃饭。
其实疏肝,在我看来,最重要就是要打通这两个地方,一个是肺,一个是大肠。首先五行相克的方面来说,肺和大肠属金,金克的就是肝木,如果肺和大肠出了问题就会影响肝气疏发,导致肝郁,其次从气机运行以及解剖关系来说,肺气主肃降,肺气的下降可以推动大肠的传导,有助于糟粕下行。
对于肝病,不管是想要调理脂肪肝,还是肝囊肿、肝炎等等这些肝病,大家常常会纠结于肝脏本身。但是治疗后效果却难见好,不妨把目光放到大肠。中医上讲“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就是说肝病很容易影响到脾胃,要注重补脾胃。而中医里所说的“脾胃”,其实指的是包括大肠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
因为中医认为,肝有病必先传脾胃,而在古代,脾胃往往指的是我们的消化系统,所以大肠也包括在内,而在现代解剖学中,发现肝和大肠连接的是同一根血管,我们都知道肝脏可以排毒,但却不知道肝脏疏泄出来的毒是通过大肠排出体外的!
不管是脂肪肝,肝囊肿,还有肝炎。因为是肝病,大多数人只纠结肝脏本身,但倪海厦曾说,治肝,一定要通大肠,为什么这样讲呢?今天一次给大家讲清楚!首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就是说肝病容易影响脾胃,那这个脾胃可不是西医上简单的两个脏器,而是包含大肠在内的整个消化系统。
中医认为,人体由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构成。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沟通,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构成了有机整体。肝主春,因此春季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我们的肝脏与春气相通应中医认为,肝,五行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