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吴涛)“抛弃传统手机”“在AI手机投入上没有上限”……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近年持续走热,国内很多手机厂商相继发布AI手机或相关AI产品。AI手机和传统智能手机有何异同?这是噱头还是真的颠覆了传统?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第七个行业乱象:AI外呼机器人成骚扰电话帮凶。 一年多来,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所谓“外呼”业务的广告,这些外呼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帮助商家向手机用户拨打自己的营销电话,俗称“电销”。
在AI研发及应用迅速推进的当下,AI手机的时代已经到来。2024年被业界广泛视为AI手机的“元年”,多家品牌的AI手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手机营销广告语中为大众所熟知的高频名词“智能”已经悄悄地变成了“AI”。AI手机能够实现高度友好、无缝衔接的人机交互。
2023年下半年至今,AI大模型席卷手机圈,vivo、OPPO、荣耀、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厂商相继将大模型能力应用在手机产品上。今年开年以来,各大手机厂商纷纷下场,宣布押注AI手机业务。有机构预测,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近年持续走热,国内很多手机厂商相继发布AI手机或相关AI产品。华为终端近日发布的Pocket 2在手机中融入了AI测肤、隔空操作等应用,其防晒助手,不仅可以检测紫外线强度和防晒霜涂抹情况,还可以生成测肤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实习生 崔嘉豪 袁清渠 北京报道去年起,手机市场以AI为卖点推出了不少机型。今年1月20日起,全国各地陆续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手机每件最高补500元,一场换机盛宴拉开序幕。然而,AI手机的“智能”功能究竟值不值得为之埋单?
近年来,“AI电话销售机器人”频繁骚扰消费者。背后有何“灰色产业链”?如何治理AI电销乱象?来看记者3·15调查>>撰文/记者 赵天宇 新媒体编辑/吕冰心采访专家:牛 凯(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刘德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员)“暂时不考虑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