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4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包括侵华日军第十三师团士兵西条荣策的战时日记、日本警视厅建筑课课长石井桂的调查报告《关于上海、南京的防空设施》及调查的原始文件、反映日军“慰安妇”性奴隶制度的照片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
侵华日军是一群由战争鲜血浸泡后被吞噬的一群人。在南京大屠杀的那段日子里,对于一些侵略者来说,也是无法抹去的日子。手上的血债、良心的谴责、历史的声讨,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因为,这场屠杀,早已经成为世界历史中无法逃避且必须承认的历史印记。
央广网南京12月8日消息(记者王姝姝)“双方打平杀了106人,他们又同意重新比赛杀到150人为止,12月6日是89比78,12月1日是56比26。”译自1937年12月14日美国《芝加哥每日论坛》,今天这份报道的原件入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937年12月,昔日繁华的六朝古都南京城在日军的炮火下沦陷,化为一片焦土,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的味道,断壁残垣无声地诉说着战争的残酷,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这座古老城市的宁静,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恐惧和绝望。
斋藤次郎是一个侵华日军老兵,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一段在南京城的往事。他记录了小队长亲手斩下中国人头颅的残忍暴行,记录下了日军残忍又虚伪的扭曲心理。1937年12月11日,第13师团山田支队的日本兵从桥头镇出发向南京进军。
南京大屠杀在日本的影子在研究抗日战争之时,有一个话题我总是尽量回避。那就是“南京大屠杀”。其实,我开始关注有关这场战争的文献,和南京大屠杀有着直接的关系。那是在几年以前,和日本的一些年轻人在BBS上面辩论,对方的观点是“南京大屠杀”纯粹是捏造。
引言1937年南京遭遇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规模最大的屠杀之一,然而,今天依旧有一些声音试图抹去这段历史。好在,假的真不了,不断有证据揭开了日军罪行,痛打“美化主义”的嘴脸。比如,日军日记,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击碎历史修正主义的有力武器。
这是一名曾参加过侵略战争的日本兵日记,记录的时间历时两年,记载了杀害中国伤员和农民的“日常”。博物馆方面表示,曾经是一个普通市民的日本底层兵士,在没有罪恶感的情况下进行了残忍的行为,这本日记可以传递战争的可怕。
12月9日,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新京报记者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悉,包括日本上海派遣军报道部、华中方面军特务部木村中佐的《从军日志》,侵华日军《野炮兵第十二联队本部战斗详报》(部分)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
是故意亵渎历史,还是吸引大众眼球?2月20日,有网友在新浪微博曝光“两名男子在南京抗日碉堡遗址前身穿仿制二战日本军服”的照片,引起广大网友的强烈愤慨和严厉谴责。南京警方高度重视,迅速开展调查,于22日晚分别在四川达州、江苏句容将涉案违法行为人唐某、宗某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