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经典之一,由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它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一部论述温病(即传染病)的著作,系统总结了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来源:胶东在线】胶东在线2月21日讯(通讯员 李成修 李添祎)近日,烟台毓璜顶医院邹勇教授的专著《桂林古本解读》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深度解读了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学术界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成果,其独特的学术价值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伤寒杂病论》里面的六经跟《黄帝内经》里面的六经完全不一样,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我一直都觉得《伤寒杂病论》并不完全来自于《黄帝内经》,只是某些相类似的概念引用到一些相关联的名词而已,例如《伤寒例》就引用了《黄帝内经·热论篇》的某一部分内容。
10.16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發身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餘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如果是阳明病的热,不单纯是手足热,而是一身手足俱热,但只有“手足温”说明里有寒湿,这里的热是脾胃虚寒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