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冉翀 伍洋宇 编辑|刘方远2017年夏天,一趟从北京飞往纽约的国际航班上,张林峰正在反复比对两组几乎一模一样的数字,以确认它们真的如此接近。这两组数字都代表64个水分子在10皮秒内(10的-11次方秒,比一瞬间还短暂)模拟运动的计算结果。
12月20日,以“智能•进化”为主题的2024年创原会年度技术峰会在海南举办。大会邀请了数百位行业数字化领军人、产业大咖、专家,就AI-Native创新场景和实现路径展开深入讨论,共同探索AI在科研、工业、能源、互联网、零售等众多领域的落地新范式。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位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核工业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创新工作室(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川观新闻记者 高杲2019年初的一个晚上,一则消息引起了刘东的注意。消息的内容是:有科学家通过人工智能求解了基础的微分方程。这让刘东彻夜难眠。
自2022年底,ChatGPT横空出世,让世人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的曙光,大模型就成为了创业圈、创投圈最热的话题。如今,中国的大模型创业者已经集结在十字路口。他们之中既有研究自然语言理解将近 40 年的科学家,也有已经功成名就的前创业者,还有刚刚博士毕业的年轻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1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2日获悉,在以“AI for Science双螺旋引擎驱动科研新范式”为主题的“2024科学智能创新论坛”上,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下称“上智院”)联合复旦大学、集智科学研究中心等,共同发布了“科学智能前沿观察”。
MyScale拓展了结构化查询语言,在同一个系统中支持海量结构化、向量、文本、JSON数据交换格式、空间、时序等各类异构数据的高效存储和联合查询,数据密度、插入速度、查询效率优于国内外其他系统“忆立方”模型通过将知识分层处理,并引入内置数据库,来提高知识写入和读取的效率文 |《瞭
1月26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AI实验室)开源发布首个科学大模型浦科化学(ChemLLM),拓展了大模型助力科学研究的探索路径。基于书生·浦语2.0强大的基座模型能力,浦科化学通过注入海量化学专业数据,使大模型获得了理解和处理化学相关专业任务的知识与能力。
来源: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被视为一场发生在当下的科学革命,为科学的交叉研究开辟新视野、新路径。发展“AI for Science”,需以基础学科为基石,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人才培育为驱动,解决不同科研领域的共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