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贵州苗药药业有限公司以苗医苗药文化为核心,配置先进生产设备及专业科研团队,持续推动创新产品。目前,企业拥有专利53项,各类产品达36个,畅销国内外市场,形成集苗药药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中新网贵阳9月21日电 (记者 张伟)以纹饰飞扬流动、色彩丰富明艳闻名的贵州苗绣将于24日在2024春夏米兰时装周上,与国际时尚展开强烈碰撞和激情拥抱。资料图:贵州苗绣。陈沛亮摄 十指春风绣芳华,纤纤巧手舞霓裳。
在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苗寨,苗族同胞在吹芦笙踩堂。 吴德军 摄在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苗寨,苗族同胞在吹芦笙踩堂。 吴德军 摄 在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苗寨,苗族同胞在吹芦笙。 吴德军 摄 在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苗寨,苗族同胞在吹芦笙。
9月28日,位于贵阳市南明区青云市集的贵州苗姑娘手信青云路总店正式开业。据了解,“贵州苗姑娘手信”由澳门贵阳商会打造,以贵州原产刺梨、抹茶、天麻、辣椒等特色农产品为原材料,与澳门团队合作共同开发出刺梨蛋卷、刺梨丁丁酥等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美食伴手礼。
来源:农民日报 雷山银球茶非遗传承人毛鹃(右一)在茶叶基地采茶。 受访者供图清晨五点的雷公山,薄雾如纱般笼罩着层层叠叠的茶园。贵州省雷山县也耶村茶农余国武戴上斗笠,手指轻抚过茶树顶端刚冒出的嫩芽,露珠顺着叶脉滚落,折射出翡翠般的光泽。
去贵州苗寨旅游,一定要注意?生苗和熟苗?你知道吗?苗族生苗和熟苗主要在历史背景、地理分布、服饰、特点、建筑风格、宗教、信仰、节日、庆典语言文字和社会组织等方面有所区别。·1历史背景:生苗是指未被汉族同化的苗族,他们保留了原始的苗族风俗习惯,不向官府缴纳赋税也不说汉语。
中新网贵阳1月23日电 (记者 张一凡)“‘贵州苗画’是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不可或缺的品类。”23日,在此间召开的贵州省两会上,贵州省政协委员、民进贵州省委副主委、贵州民族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大泯对中新网记者如是说道。图为贵州“苗画”相关书籍。
2月19日,救援人员在毕节市的森林火灾现场救援。新华社嬴万光摄后山着火了。连片的松林和杂草被火光笼罩,浓烟滚滚。2024年2月19日,龙吟镇吟塘村乐园组村民林敏接到消息,拿着割草机往山的方向跑。“风大的时候,没割草的地方火焰能冒出一二十米高。
8月8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身着盛装的苗族村民在芦笙场上跳锦鸡舞。立秋刚过,来自附近几个村寨的近千苗族村民,欢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排调镇麻鸟村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联谊活动,共同展示锦鸡舞、古瓢舞等苗族传统舞蹈。
苗族姑娘在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的芦笙节上跳芦笙舞。 吴德军 摄苗族同胞在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的芦笙节上吹奏芦笙。 吴德军 摄 苗族小朋友在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的芦笙节上吹奏芦笙。 吴德军 摄 苗族小朋友在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塘村的芦笙节上吹奏芦笙。
苗族姑娘在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高加污扭芦笙节活动上。苗族同胞在活动上吹奏芦笙。苗族同胞在活动上合影。苗族同胞在活动上进行芦笙踩堂。当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妹镇高加村、污扭村迎来一年一度的芦笙节。当地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庆佳节,喜迎新年。
图为双井镇凉伞苗寨苗族同胞“交穗”。奉力 摄图为双井镇凉伞苗寨苗族同胞在田边祭祀。奉力 摄图为双井镇凉伞苗寨苗族妇女展示粮根。奉力 摄图为双井镇凉伞苗寨苗族同胞在”抽穗”准备祈福。奉力 摄图为双井镇凉伞苗寨苗族同胞在田间祭拜。奉力 摄图为双井镇凉伞苗寨苗族同胞“踩鼓”。
近日,在贵州苗医药博物馆内,一件件引人注目的蛇标本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过树蛇这些蛇标本是苗族医药文化的组成部分。苗族人民世代生活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之中,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和实践经验。苗医药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丰富的药材资源,也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