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榆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榆林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全力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扎实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金鸡滩镇小坟滩村党支部书记段明芳:“我们村子是农业村,主产业是玉米和小麦,以前漫灌没改滴灌的时候,产量只有1000多斤。
近日,记者从榆林市科技局了解到,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名单,在榆林市生根研发的“旱地绿色智慧集雨补灌技术”成功入选10项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旱作农田拦提蓄补‘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成功入选15项资源环境类主推技术。
近日,记者来到清涧县宏祥有限责任公司,看见工人们正忙着加工紫晶枣。他们将收回来的枣子倒入智能分选设备,筛选出不同品次的红枣,然后经过蒸煮、烘烤等一套传统工艺,加工成紫晶枣产品,最后经过人工精拣、包装,再销往市场。该公司的负责人白如祥则仔细地巡看着每一个环节。
阳光讯(记者 郑玮 实习记者 姬亚情)5月24日,记者在榆林市政务服务系列新闻发布会(第5场)获悉,2023年榆林市共实施惠农补贴项目3个,下达资金共计9.19亿元,耕地地力保护已兑付7.4亿元,发放人数630579人;农机购置已兑付8746.
来源:【定边融媒】星期三8月21日 定边今日晴15~29℃本文共计387字 阅读时长约2分钟8月19日,榆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榆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内容。
2023年,榆林市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的培育模式,以全面、系统、综合为培训原则,全年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827名。
稻田水满时,又见插秧景。近日,在横山区响水镇黑峁墩村水田里,农户熟练地操作着插秧机,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机器均匀地插入田中,随着插秧机的缓缓推进,一会儿工夫,稻田间绿意盎然。插秧结束后,即可在稻田投放蟹苗。 稻渔综合种养是实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满山的高标准梯田,一排排玉米、高粱林立——这里是榆林市横山区,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带,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白于山北麓的无定河,自西向东横穿整个榆林横山区北部,无定河沿岸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也让这里有“塞上小江南”的美誉。
4月24日,由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举办的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来自15家中省媒体记者将围绕榆林农业高质量发展主题,通过媒体座谈和集中采访的形式,集中宣传榆林春耕春种、农业领域重点举措和成就举措,为榆林市农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夏日的陕西榆林南部县区,山山卯卯间生机盎然,一派安宁的景象。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榆林市的基本市情,也是掣肘榆林实现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近年来,榆林市从实际出发全面启动扶持南部县发展战略,依据南部县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条件精准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来源:榆林日报 金秋十月,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在榆阳大地徐徐铺展。这里是全国春玉米高产区、马铃薯优生区、小杂粮优生区,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耕地面积138.84万亩。今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坚决守牢粮食生产底线,确保126万亩粮食颗粒归仓,预计粮食总产量8.
5月24日,记者从榆林市政务服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榆林市共实施惠农补贴项目3个,下达资金9.19亿元,65万余名农民从中受益。据了解,榆林市2023年实施惠农补贴项目包括榆林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一次补贴、农机补贴。
11月28日,记者从榆林市政务服务系列第十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共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8.25亿元,惠及群众5.68万人;发放农机购置补贴1.09亿元,补贴机具数量2.46万台,受益农户1.53万户。惠农补贴量大面广,涉及千家万户,群众高度关注。
眼下,正值春耕备种的关键时期,榆林市实施良种保供举措,狠抓春耕服务,为农民提供专业支持,满足全市农业生产用种需求。在定边县各育苗大棚内,一床床辣椒苗、小瓜苗整齐摆放,绿意盈盈。工人穿梭其中,对种苗进行切割、嫁接,抢抓有利农时进行育苗工作。
来源:环球网 榆林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坚持统筹联动、协同发力,打好巩固衔接振兴组合拳,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