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载人航天办公室介绍,中国空间站一期将包括一个核心舱以及两个实验舱,每个舱段大约22吨重。同时,在中国空间站建成以后,将长期停靠一艘神舟载人飞船以及一艘天舟货运飞船,神舟载人飞船重8吨,天舟货运飞船重13吨。
神舟十五号与十四号的“太空会师”,6人同住空间站,实际上就是“极限挑战”,不过在地面同样的人员已经模拟完毕。太空中的中国空间站,实际上只是我们载人航天建造的一部分,在地面1:1伴飞舱已经将后续工作一一预演。
接下来咱们还会发射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其中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将会在轨交接班,6名航天员将会共同在我国空间站共处1周左右。然而另一方面,国际空间站最多时达到了13人,那我国空间站是技不如人吗,为什么最多只可以容纳6人呢?
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中国空间站成功完成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至此,中国首次实现空间站三船三舱构型,以及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驻留。所谓三船三舱,是指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三船”。
中国空间站名为"天宫",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构成,可同时停靠三艘飞船。最大构型时,总重超过百吨。天和核心舱是空间站的大脑,肩负空间站平台的统一管理和控制的重任。也是航天员长期驻留的主要生活场所。节点舱是空间站的枢纽,有2个对接口、2个停泊口、1个备份出舱口。
我国的空间站自2022年底完成在轨建造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座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目前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随着神舟十九号飞船航天员乘组进入太空,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四次载人航天任务也正式开始。我国的空间站有什么技术特点?
这18个还仅仅只是进入发射阶段的,在地面设计、建造,但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发射的还有更多。“天宫三号”拥有前后两个对接口,可同时对接一艘载人飞船和一艘货运飞船,预计最大直径为4.2米,重量达22吨,最关键的是它的长度大约有18.1米,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天和”核心舱,可以让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