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8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家航天局2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嫦娥六号任务是中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技术水平最高的月球探测任务。未来中国深空探测将继续执行多项月球探测、行星探测任务。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按照计划,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
参考消息网6月28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27日报道,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采样返回和木星系探测两项任务。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卞志刚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嫦娥六号任务情况并答记者问时,作出上述表示。
来源:经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2月20日讯(记者常理)国家航天局20日透露,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年5月前后,中国航天将迎来一件大事:天问二号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开启深空探测新征程。提到“天问二号”,有人可能会以为它是继天问一号之后的第二次火星探测任务,但其实“天问”是中国行星探测系列任务的命名,并不限于火星。
国家航天局发布消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已经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实施发射。天问二号任务将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2016HO3伴飞、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311P伴飞探测等多项任务。那么,为什么要拜访2016HO3小行星?人类是什么时候发现它的?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进入环火轨道,并于当年5月15日成功降落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